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观点>>正文

习近平越南发文传递哪些重要信息?

2015年11月06日10:09  来源:学习中国  手机看新闻

  11月5日,在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主席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这篇重要文章传递了哪些重要信息,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图为:2015年11月5日,习近平抵达越南首都河内,开始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步出舱门向欢迎人群挥手致意。

一、三则故事说明中越特殊而深厚的情谊

  故事一:胡志明在华创立越南共产党

  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指出:“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曾经在华创立‘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并指导开展越南革命活动,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同中国军民结下深厚战斗情谊。写下了‘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25年由阮爱国(胡志明主席的化名)在中国成立。这个组织是以阮爱国组织的“东亚被压迫民族联合会”为基础建立的。这个组织内部成立“共产团”,为建立越南的共产主义政党作准备。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总部机关报《青年报》,不断寄往国内,积极宣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志会的会员宣传鼓动工作使越南人民认清了世界的革命运动,并对本民族的前途充满信心。 “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是越南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播马列主义的第一个革命组织。由于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在“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内部便出现了共产主义派。影响也不断扩大,成为越南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组织,而当时影响较大的“越南国民党”、“越南青年高望党”等带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政治组织就逐渐在人民群众中丧失了威信。1928年底和1929年,在越南北部的“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中开展了在印度支那成立共产党的运动。1929年1月,北部“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全国大会筹备会议召开以后,就成立了有7个人参加的共产主义小组,以便负责领导成立共产党的运动。1929年5月1日,在香港(中国)召开“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全国大会,讨论建立共产主义政党问题,大会未能取得一致意见。会后1929年6月北部代表团便成立了“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的优秀会员都积极地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总部决定,把该会现有组织(大部分在南部)改组为“安南共产党”。1930年2月3日阮爱国(即胡志明)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在香港召开会议,将印度支那共产党、安南共产党和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联盟三个组织合并,称为越南共产党。

  故事二:“两国将军”洪水

  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指出:“越南著名将领洪水响应胡志明主席号召,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成为新中国开国将领中唯一的外籍将军和世界上少有的‘两国将军’。”在灿若星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队列中,曾走出过惟一的一位外籍少将——越南将军洪水。洪水是中国抗战中的越南将军,曾与中国人民共同走过了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对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

  洪水(1906-1956) 原名武元博。生于越南河内一个地主家庭。15岁考入师范学校,17岁赴法考察时结识胡志明,1924年到广州加入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改名洪水。1932年,以师职干部身份到瑞金红校任教。1934年,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参加长征。抗战爆发后在山西、河北等地开展抗日工作。1945年回到越南,改名阮山,任军区司令员,授少将军衔。1950年再到中国,任中央统战部越南科负责人。后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中央军委条令局副局长、《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兼总编。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少将军衔,获一等八一勋章、一等独立勋章、一等解放勋章。1956年患癌症后回越南,在河内病逝。

  故事三:起源于援越的诺贝尔医学奖

  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今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研究成果青蒿素,就是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为支援越南而开展的抗疟疾药物研究。”

  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金鸡纳霜”。随后,科学家又找到了奎宁替代物--氯喹。此后百多年,人类基本能治愈疟疾,绝大多数国家基本消除了疟疾。但上世纪60年代疟原虫渐渐表现出抗药性。特别是在越战期间,疟疾再次肆虐丛林密布、气候炎热潮湿的越南。越战期间,越军因疟疾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比战斗减员高出四五倍,这使得越军的战斗力严重受挫。于是,越南又向中国求助。越共总书记胡志明亲自到北京向毛泽东提出支援请求,毛泽东立即布置了抗疟疾新药的研发。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1967年5月23日,解放军总后勤部和国家科委联合召开“抗药性恶性疟疾防治全国协作会议”,决定组织60多家科研单位协力攻关,并制定了三年科研规划。该项研发任务被定性为“援外战备”的紧急“军工项目”,以5月23日开会日期为代号,称为“523任务”。--因此,“523任务”一开始就是一项援外任务、军事任务。1967年中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中,各项正常科研全面陷于停顿瘫痪,唯独“523任务”却因为它的援外背景、军事背景、更是因为中越友谊情深,使该研究得以“一枝独秀”地集中全国医药科研力量,迅速开展并持续进行研究。该任务一开始就集中了中国7个省市、60多家科研机构的50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之后人员陆续增加、更新。当时屠呦呦所在是中国中医研究院也陷于全面停顿,但为了援助越南的“同志加兄弟”,1969年屠呦呦被幸运抽调出来参与“523任务”,终于研究出越南急需的、并在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的青蒿素。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王政淇、文松辉)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