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岳佳仪:票房失败是文艺片的魔咒?

2014年10月18日11:37    来源:荆楚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岳佳仪:票房失败是文艺片的魔咒?

  2014年国庆黄金档,不出意料,又有一批电影扎堆上映。与此同时,在电影行业上映了冰火两重天的一幕。喜剧《心花路放》一路领跑,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票房。而相对于同期档上映的众多商业片,唯一一部可以称得上严格意义上的文艺片——《黄金时代》,却在这个火热档期遭遇了最大的滑铁卢,

  人们常说,大多数文艺片是赚足了眼泪却赚不到市场。同样的,这样一部无论是前期宣传和后期拍摄都投入了大手笔的电影却遭到这般冷遇,让不少人不禁唏嘘:宣传如此浩大,阵容如此豪华,却依旧不敌一部不小成本喜剧,看来文艺片已经走向了末路!文艺片自身的黄金时代何时才能到来呢?在这里,笔者禁不住要反问:文艺片的细流果真抵不过商业片的大潮么?在这个《黄金时代》PK“黄渤时代”的对战中,文艺片果真是败了个落花流水么?

  其实并非如此。我们简单地把某一部电影的失利笼统地归咎于某一类型电影的影响,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黄金时代》遭受冷遇,暴露出来更多的是电影本身的不足,切不可将其代替文艺类电影一概而论。首先,长达三个小时的片长是一场对观影人耐力和体力的考验,势必会使得人们在观影前“三思而后行”。其次,放映两场《黄金时代》的时间就可以轮换三场《心花路放》,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院线经理会怎样排片我们不言而喻。最后,导演独特的独叙事手法颠覆了观众的常规认识,使得许多人难以接受,文艺性电影本来就是一种针对“文艺青年”的小众电影,本就没有商业大片那样高的认可度,如果再因为导演自身拍摄手法和风格流失了观众,那么票房的惨淡就可想而知了。

  但单单就票房上的惨败,也不能说文艺电影没有未来。叫好不叫座,是文艺电影的通病。这也体现了我国目前电影行业的一对显著矛盾:高票房不一定等于好片子。文艺电影的好坏与否更不能“一刀切”地以票房来衡量。文艺片与商业片的区别,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比是古典名著和庸俗小说的区别。后者比前者更加畅销,但能片面地说后者更好么?本来就不是为了叫座而推出的文艺类电影当然达不到商业片的效果,但并不能因此否定文艺片的价值,无论是分量上还是影响上,文艺片都远远超过了普通的商业片的表达。

  当我们面对一部文艺电影,最大的衡量标准恐怕应该放在“公众思考”与“社会效益”上。当我们观影后,至少会思考些什么,即使是简单的追忆历史、反思社会、感叹人情冷暖等等,也算有所收获。《黄金时代》票房惨败,也还是使得不少人开始关注那段年代、了解那批文人。在这个缺乏主动思考的年代,相对于那些两个小时过瘾后一片空白的大脑,文艺电影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段电影,更是一段思想。它们富有内涵、韵味悠长、引起共鸣,这就是文艺片绝对“死不了”的理由,也是众多商业片难以做到的。

  当然,如今的文艺片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文艺电影要想突破桎梏获得生机,除了在电影制作方面不断完善外,也需要从档期和受众等外部的客观原因下手。相对于针对某一档期的扎堆放映,其本身的性质决定其可能更适合与影院合作的长线放映。同时,更需要培养一批摆脱娱乐消费的心态,回归电影美学思考的稳定的、高质量的受众。这两点的实现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我国的文化事业发展的整体提升,需要整个电影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

  随着我国基层院线建设的拓展,人民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中国的电影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如果过多轻浮粗制滥造充满噱头的商业片不断涌现,不仅会扰乱了风气,恐怕也会渐渐打击民众的观影积极性。所以,就长远来看,文艺片更像是一支潜力股,在整体浮躁的电影行业画下充满分量的一笔,传递精神、引领思考,显得弥足珍贵。在文艺片与商业片的对决中,文艺片仅仅是输在了票房,但却赢在了内涵与影响。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