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雷海婴:文艺片还能“文艺”多久

2014年10月18日11:16    来源:荆楚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雷海婴:文艺片还能“文艺”多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10月16日新华网)

  在电影市场中,文艺片与商业片向来归为不同属的两个类型,甚至一度成为对立划分电影市场二分标准。相比商业片,文艺片一直被贴着“小众、个性化”的标签。然而近年来,一部部文艺片的大卖颠覆了这一固有观念,从去年的《致青春》到今年的《后会无期》,动辄上亿的票房不禁让人思考,是受众市场发生了变化,还是文艺片的气质已不再单纯?分析近年的文艺片不难发现,无论是从营销手段、演员选取还是拍摄目的,文艺片正走向趋于商业化的道路。文艺与商业的界限愈加模糊,甚至出现了一批“文艺”包装下的商业片。文艺片的失焦,受众导向的拍摄过程,换来的是票房的节节攀升,而失去的则是艺术的个性化表达。

  何谓文艺片,学界一直没有清晰的界定。若说商业片是虚构了一个理想世界,而文艺片就是将现实主义生活血淋淋的摆在面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票房上的差距。对人性的思索,对伦理人情世故的表现是文艺片的核心内涵,也正是文艺片经时光沉淀后依旧心间的原因所在。然而如今的文艺片在这方面着墨越来越少,反而将关注点落在了迎合观众需求之上。相较前几年国产文艺片“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如今的文艺片在票房上可以做到高枕无忧,而影片当中的思考性又存留几何?

  这个世界接受共性,但也应容忍个性的存在。这也就是文艺片依旧能存在至今的原因。

  文化产品一旦与商业性挂钩,极易造成其艺术性就将被无限压榨。若“文艺”只成为了噱头,文艺片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对于电影市场的评判标准是否应该更加具体,不仅凭票房作为唯一标准。从受众心理而言,气势恢弘的大场面,交响乐般的音响效果,跌宕起伏的情节显然比沉重,细腻的文艺片更具吸引力。但文艺片DVD的销量居高不下,也证明了其针对受众的存在性。我们不提倡完全忽视经济效益,但也因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否则也就失去了文艺的生命力。文艺片与商业片,究其优劣,无太大意义,存在即合理。但请给文艺片留下一片土壤,让其不受污染的生长。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

分享到: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