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10月7日十一黄金周结束,制作费用达7000万以上的《黄金时代》仅收获票房3640万元,可谓是票房惨淡,这似乎是在意料之外但又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在于,该片在筹备时,制片人程育海便认为此片拿得出手的就有编剧李樯和导演许鞍华,再加上汤唯等一众一线明星的加入,看起来如此豪华的阵容应该会给观众带来惊喜。再到后期的营销与宣传时,各款精美的海报出现在各大电影院、公交站台等,还有众多互联网大佬的帮扶,为何还未遭遇如此惨淡的票房?
笔者细思之后又认为这是在情理之中,本片定位为文艺片,却硬是要打破商业片与文艺片的界限,将该片以商业片的模式宣传与营销,并且用商业的逻辑思维来定成败。当下,评论一个电影的好坏最直观的便是票房成绩,用人们是否愿意花钱去影院观看来评定电影成功与否,但是文艺片的评判是否也使用于此呢?而且文艺片是否应该市场化呢?
我想答案应该不尽如此吧。所谓文艺片,便是受众群体是小众的,具有一定思想性和艺术价值,并且给人以思考的电影。试想,《黄金时代》讲述的是一个过世了几十年比较小众的民国女作家的故事,或许很多人都还不知道萧红,普通大众又怎会花钱去电影院坐三个小时看一个自己并不熟识的人的故事。
再者,《黄金时代》为了抢票房,将档期定在十一黄金档,与《亲爱的》、《心花怒放》、《痞子英雄2》等一众商业片抢钱,题材新颖比不过《亲爱的》,娱乐放松效果比不过《心花怒放》,视觉刺激比不过《痞子英雄2》,这样的竞争下,票房又怎会好看呢?如果《黄金时代》定位准确,将目标受众群定位为萧红的粉丝、一些女性受众,将档期定在平日,如妇女节等,再加上精良的制作,或许票房也不会如此惨淡。而票房的成绩也并不能断定《黄金时代》的失败,或许人们更愿意花钱去电影院放松却在家来仔细品味一部文艺片呢?又或者在众多萧红的粉丝心中,为该片打五颗星呢?
一部文艺片的成败应该用三个方面来评判。一是,是否贴近时代反映生活,无论是什么题材的电影,一部好的作品都应该与生活贴近,与现实脱节不就像徒有其表的花瓶了;二是,定位准确,歌是唱给懂的人听,电影是拍给懂的人看,文艺片也应该定位好自己的目标受众群体,就是这部片子到底是拍给谁看的,如果定位是青年,那么只要青年人叫好便是成功了;三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文艺片并不像大片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轰动的效应,而其艺术价值、思考价值或许会在几年后才慢慢体现,一部好的文艺片是会让人看后若干年还记得这部片子触动你的地方。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