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快评:微宣讲 大作用

宣  言

2014年09月19日09: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理论宣讲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推动科学理论走进群众的重要途径,是统一思想认识、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举措。当前,信息传播进入了即时性、交互性、平等性日益明显的微时代,对理论宣讲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既要用大课堂、大专家、大报告的方式开展好集中宣讲活动,也要采取覆盖广泛、机动灵活的微宣讲方式,不断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湖南开展“三中全会精神进基层”百姓微宣讲活动,是一种有益有效的尝试。

  微宣讲侧重小话题,能生动反映“大主题”。以微言大义为主旨,于细微处见功夫,把宣讲“落细、落小、落实”,是微宣讲的特色和优势。阐释好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深化改革等大主题,必须善于在“微”字上聚焦,对接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讲好诸如“户改”“医改”“土地流转”“单独两孩”等微话题。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通过把中央精神分解成一张张卡片式的“小菜单”,按照群众需求订制一道道受人欢迎的“口味菜”,努力把群众关心的一个个小问题讲清讲明讲透,着力用小环境说明大形势,用身边事说明大政策,理论宣讲就能做到以小见大,收到“一滴水折射太阳光辉”的效果。

  微宣讲让百姓唱主角,能充分体现“参与性”。百姓既是宣讲的受众,也是宣讲的主体。群众中产生的宣讲能手,与群众距离最近,对基层情况最熟悉,在把握群众需求上最有发言权。理论宣讲要适应基层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必须善于在“微”字上着力,努力以民间“小角色”来组成宣讲“大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宣讲人才的理论“轻骑兵”作用。坚持以百姓为主角,用好基层的“土专家、土秀才、土演员”,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把“普通话”翻译成“地方话、百姓话”,做到分众化、对象化和互动化,理论宣讲就能深深扎根基层群众,充满泥土芳香,形成强大“磁场”。

  微宣讲形式载体灵活,能更好地实现“面对面”。热点“面对面”才能“心贴心”,宣讲深入浅出才能深入人心。理论宣讲要坚持“三贴近”,实现大众化,必须善于在“微”字上用功,做到以微课堂为阵地,以微媒体为平台,以微节目为载体,努力把宣讲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弄堂小院,在宣讲中或席地而坐、一问一答,或围炉煮茶、促膝而谈。方法手段、形式载体注重“短平快”,时间上不求长,听众上不求多,场面上不求大,通过具体化“对焦”、通俗化“变脸”、形象化“润色”,“一对一”式地“喷灌”和“滴灌”,理论宣讲就能打通“最后一公里”,成为启人心智的春风、催人奋进的时雨。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19日 06 版)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