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

曹雅欣

2014年08月26日14:50    来源:子曰师说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

  【子曰文化】

  作者:曹雅欣

  国学走入生活,

  传统成为时尚!

  科普国学,

  文化健康!

  “子曰”,古代指孔子说,现泛指老师说。

  “子曰诗云”,就是中国人引经据典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

  子曰文化,团结一批杰出的国学教育者和文化工作者,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解读古为今用的经典智慧,构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把精英层面独有的思想智慧,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

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提出的第三个价值目标,是文明。

国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

  (一)文明形态

  “文明”的释义有很多版本,综合来讲,我们平时谈及“文明”这个词时,主要意指两层概念:第一层是广义上的文明,指一个社会集团中的综合文化特征,包括民族意识、价值观念、礼仪习俗、宗教思想、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科学程度等等,比如说到思想体系上的中华文明、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或者说到生产方式上的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或者说到创造成果上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这些都是宏观意义上的文明概念;而狭义的文明,是指某个对象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思想素质、道德水准、教育水平,比如说某某人是个文明人,某某国是个文明的国家。

  我们先来看广义上的文明。对于中国而言,中华文明,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令国人感到心痛的一个词汇。从近代史开篇,我们的自有文明在世界面前就从未彰显出优越性,相反,处处都显示出落后于人的伤心对比:工业文明击垮了农业文明、西方文明压倒了东方文明,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明除了拥有漫长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往,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处于下风。中华文明曾以仁义礼智信辐射过周边国家、曾以温良恭俭让礼敬出大国风范、曾以诗书礼乐打造了崇高的价值观念,却在十九世纪的世界大变革中被称作“东亚病夫”,曾经的雄风不再,这一头东方雄狮似乎是怏怏病倒了。

  鸦片战争震动了中华文明,中国人看着原有的世界秩序被打破,难以理解这个时代,文明的标尺变成了什么:一国的黄金白银不再是从自家的矿山挖掘而出,而是由横冲直撞的坚船利炮从他国带回;一国的疆域不再仅是自有的土地岛屿,还可以从黑皮肤、黄皮肤民族的生存空间里划定;一国的财富积累不再是专心生产和贸易,而是磨刀霍霍阴谋机关、转借战争暴敛横财。中国的文明感到束手无策,在现有的文明形态下,不再有中华文明的传统位置。

  其实,自工业革命的大浪潮开始、人类社会进入到现代化进程中以来,从发展方式上看,可以将世界上的文明划分为三种类型:

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刘军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