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科级6000元,正股(副股)级3000元,合同工2000元……这不是发奖金,而是东莞市大朗镇教育募捐活动的“捐款参考标准”。这个由东莞市大朗镇教育局发起的慈善募捐,自本月8日开展以来遭到了来自镇政府基层公务员的“吐槽”——教育募捐竟设“最低消费”?(8月18日 广州日报)
爱心捐助竟设“最低消费”?对此,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大朗镇教育局称,“标准”确实有,但只是“参考标准”而非“执行标准”,实际操作时“一切还是以自愿为原则”。而这“参考标准”是因为有领导捐了8000元,为图个好意头,下面就一层层来。
此番解释不说“冠冕堂皇”,但至少是“疲于应付”。既然在操作过程中是以自愿为原则,那何必要设置一个捐款标准。设置了标准又不执行,岂不是形式主义的作风?所以任何经不起推敲的解释,都不是好理由。
虽然该局局长一再强调,此标准并非领导授意。但既然不是领导授意,谁又会自讨苦吃搞出一套“参考标准”。所以在笔者看来,该事件无疑就是部分官员为了所谓的“政绩”,搞出的一套“强卖爱心”的闹剧。
首先,这次捐款活动的主题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顺。我们知道,以政府部门名义募捐的活动,往往是援助受自然灾害的地区,有时也会为困难群众或个人进行募捐捐款。但是这种以“教师节”为由头的捐款,确实让人难以理解,笔者也实在想不出这笔募捐款可以用着何用。难道是用来奖励先进教师,亦或是用作教育基金,以体现地方政府尊师重道以及重视教育的发展观念?
其次,纵使捐款名义上说的过去,但起捐2000元的标准是否算得上强买强卖呢?领导带头捐了8000元,就要下属按照级别“套捐”,倘若该镇所有公职人员均按要求捐款,那么这笔募捐款的金额势必会相当惊人。这样的募捐是否又有点”聚众敛财”的味道?即便款项真为教育所用,这样在公职人员身上“挖深肉”的做法,是否凸显出了一些官员政绩观出了问题呢?
捐款从来都没有什么标准,强卖爱心也只能导致大家的反感。君不见拉煤老翁为地震捐款几十元也能感动中国,君不见演艺明星为地震捐款上百万也遭人口诛笔伐.所以在公众眼里,爱心从来不是捐款的多少所能衡量的。就比如该事件,难道公众会对公职人员动辄上千的捐款而感动吗?从舆论的非议之中我们似乎就已经知道了答案。
其实任何以爱心的名义募捐的活动,都是正能量的表现。但是如果爱心募捐被“功利”以及一些官员偏差的“政绩观”所利用,即便募捐款数再多,那也只是一堆冰冷的数字,并无“爱心”可言。
稿源:荆楚网
(来源: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