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时节。在这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的日子里,人们祭扫烈士陵园、参观纪念场馆、网上抒发哀思。那段难忘的历史,穿越时空阻隔向我们走来,它涤荡着心灵,发出了深沉的叩问。
有人说,墓地是思考人生的最好地方。站在先烈墓前、纪念碑下,许多人常常想到这样的问题:那么多烈士正值花样年华,为什么甘于抛头颅、洒热血?是什么样的力量引领着他们、支撑着他们?
对此,邓小平同志早就一语道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信仰,正是破解历史密码的钥匙。夏明翰无惧死亡,因为坚信“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彭湃放弃“鸦飞不过的田产”,因为向往“千家兴,万家好”的新世界;方志敏情愿“为了苏维埃流血”,因为心中有一个“可爱的中国”。读懂了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理解先烈们的全部奋斗。
有人会说,时代不同了,说信仰、谈理想是不是过时了?固然,身处和平年代,我们很难遭遇血与火的危难、生与死的考验,但是,先烈们提出的人生课题却是永恒的。为了千千万万人的幸福,他们抛家舍业、弃官绝禄,勇往直前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不也在拷问今天的人们尤其是党员干部:如何处理人与我、公与私的关系?怎样对待名与利、得与失?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才有意义?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没有信仰的指引,何以找准方向走对路?
“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类似呼声越来越迫切。一国之魂,是核心价值体系;一己之魂,是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来说,这个魂尤其丢不得。
现实中,一些干部“不问苍生问鬼神”;有的当裸官留后路,随时准备“跳船”;有的功利熏心,迷醉于升官发财、声色犬马。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就会百弊丛生。正如习近平同志一再告诫的,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改革攻坚“敢不敢”、民生实事“干不干”、不良作风“改不改”,说到根子上,还是对党的宗旨和事业“信不信”的问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打开革命史,重温艰辛历程,先烈们的青春与热血、奉献与牺牲,在历史的天空中标定了价值坐标、指示着人生航向。以先烈为明镜,我们更能发现思想上的小、观念上的病、行为上的垢,更能深入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周恩来同志常说:“想到那些死难的烈士,我们没有权利不努力工作,没有权利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先烈为标杆,我们更加深感筑牢信仰之急迫、深知使命担当之艰巨,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这是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焦裕禄战天斗地驱“三害”、杨善洲拼了老命建林场……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人用生命传承着信仰的基因,诠释着信仰的力量。越是走近他们,越是自省自励,那个心灵深处的声音就越是振聋发聩——“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04日 04 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