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系列评论②
选择是青年成长过程中最常见、面临最多、也最不好解决的一个个人问题、时代难题和国家命题。
从个人问题角度看,小到在哪儿上学、学什么专业、和哪位伴侣执手;从时代难题角度说,中到何时就业、从事什么工作、在哪儿效力;从国家命题角度谈,大到怎样奋斗、如何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等等,无一不需要青年做出判断和选择。
正如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所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谋划人生背后体现的是价值取向的选择,创造历史背后展现的是价值观的坚守。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要想驾驭广度越来越宽、维度越来越高的青春选择,唯有依靠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什么?对方志敏来说,信仰是可爱的中国,是欢歌代替了悲叹;对邓恩铭来说,信仰是不惜唯我身先死;对董存瑞来说,信仰是“为了新中国,前进”;对沈浩来说,信仰是永远的忠诚,是笃行为民。
信仰是风帆,它能够指引青春之舟在茫茫人海上始终不偏离正确的航向;信仰是灯塔,它能够引领青春之我在遭遇人生迷雾时能够走出迷茫和困惑;信仰是支柱,它能够挺举青春之树在阳光的辐照下茁壮而健硕。
信仰是青年的精神脊梁、立身之本。迷失了信仰,青年的行为就会失规,心理就会失衡,道德就会失范,就会失去把握自身命运的力量。青年,只有拥有了坚定的信仰,才能心有所依、行有所归,才能确保青春的选择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青年有依归,国家和民族才能不断前进。
信仰是青年的动力之源、发展之基。青年的成长,一天也离不开高尚信仰的浸润和护佑,一天也离不开精神力量的催发和净化。信仰为青年的成长提供不竭的源泉,浇灌奋斗之花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迎风盛开。
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成功基因。正是由于信仰的力量,年仅29岁的江竹筠做出了从容赴死的青春选择;正是由于信仰的力量,才有了李大钊以青春之我再造青春之国的气吞山河;正是由于信仰的力量,才有了江西小平小道的那份坚守执着;正是由于信仰的力量,才有了陕北梁家河窑洞油灯下7年苦读的兴国之光。
有人可能会说,目前物质欲望正在侵蚀信仰的根基,道德滑坡正在褪却理想的底色,有信仰已经很不容易,能够持续点亮就更加艰难。不可否认,当代青年面对的世界变化比过去深刻复杂,面对的思潮激荡比过去纷繁多元,面对的社会万象比过去鱼龙混杂。正因为此,青年在面对学业、情感和职业选择时,有矛盾、不安、疑惑,有迷茫、失落、彷徨本属正常,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
信仰的坚定源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源于发乎内心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信仰坚定了,才能找到习近平总书记为青年打开人生成长的那把总钥匙,才能从容驾驭青春的选择。“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靠信仰的力量,在大是大非面前,青年方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靠信仰的力量,在大风大浪面前,青年方能始终保持坚定的立场;靠信仰的力量,在各种诱惑面前,青年方能始终经得起历史的考验;靠信仰的力量,青年方能始终驾驭青春的选择,确保成长不偏移,思想不偏向,方能最终创造出彩的人生。(中国青年网评论员 林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