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免职市长传闻“买官”,真相不能躲猫猫
背景:2月20日,山西吕梁市召开副厅级以下领导干部会议,宣布免去丁雪峰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提名免去其市长职务。会议没透露丁被免职原因和目前具体状况。而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有知情人透露,丁被免职系其两年前买官案发。
新京报发表魏英杰的观点:报道称丁雪峰曾“向当地多个企业实际控制人筹集资金运作吕梁市长一职”,其后丁即被宣布为吕梁市代理市长。若这属实,连市长一职竟然都可如此私相授受,足见当地人大失责,也可见买官链的复杂,在这背后,很可能牵涉种种腐败渎职、违法乱纪行为,如哪些企业曾筹资为丁雪峰“买官”铺路,它们与丁之间又有怎样的利益瓜葛,不能不察。眼下,坊间不少说法把丁雪峰跟买卖官职案联系到一块,而当地秘而不宣,这是源于“家丑不外扬”的心态,还是因调查需要,还不好说。但无论如何,基于澄清实情、回应民意关切的角度讲,当地有关部门都应多些信息披露,就算暂不便公开,也无妨做个说明,消除公众疑窦。
小蒋随想:买官卖官往往是窝案——既然官帽能卖给你,自然也能卖给别人,交易指针朝哪个方向倾斜,主要取决于钞票的多寡。买到官的人,恐怕也会“再开发”权力的价值,转而向下属卖官索贿“捞本”。正因为牵扯面广,买官与卖官很难形成“不透风的墙”。有媒体曝光丁雪峰被免职是由于“东窗事发”,这是否属实是一个问题,是否牵涉更多人是另一个问题。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媒体“瞎掰”。果真如此的话,媒体要承担刊登虚假新闻的责任。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吕梁方面都应作出回应解释。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必然要求,也是接受民主监督的应有之义。
市民状告环保局,雾霾赔偿可能吗?
背景:石家庄市民李贵欣开创了一个“先河”——状告该市环境保护局,诉求不仅是要被告依法履行治理大气污染的职责,还提出赔偿经济损失一万元。
京华时报发表王云帆的观点:或许“因雾霾状告环保局全国第一人”并不能带来“因雾霾状告环保局全国第一案”,但媒体的关注、网络的聚焦、网民的热议已经部分达到了诉讼的目的。李贵欣说,他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唤醒”:唤醒民众的法律意识,维护自身权益;唤醒环境执法部门采取有力手段,让老百姓能呼吸上新鲜空气;同时也唤醒政府、立法部门关注环境问题,多方联动,大力治污。
华商报发表冯海宁的观点:国内已经针对雾霾天气发起了多种“战争”,比如说“政策战”——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地出台了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再比如说“资金战”——中央财政将安排50亿元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等。但到目前治理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要想治理加码,不仅需要政府自觉,也需要公民“倒逼”。石家庄居民起诉当地环保局,就是公民“倒逼”治理加码的手段之一。
小蒋随想:近期,全国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说明污染是全局性的问题,治理也得通盘协作。最新消息是,全国22省市已下调今年GDP增长目标,此举被解读为更注重提升发展质量。此外,河北提出今年将大气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4%,北京则定为下降5%左右。对于上述目标,公众将观察实效。毕竟,人们见过不少数据“注水”与“阳奉阴违”。至于本例这种“民告官”,恐怕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别太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