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异化的尊严【3】

何大新

2014年02月24日14:35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异化的尊严

  Z先生的尊严何在

  去美国的人,有留学的,有谋生的,有闯世界的,还有做其他营生的,目的只为有尊严的活着而去美国的人恐怕不是多数。我们不必苛求Z先生,但,人不能仅凭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更不要活在自己的道理之中。

  Z先生觉得在中国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尊严,所以委屈了。其实他一点也不委屈。从小处说,他在国内时不显赫,没成就,再加周围势利眼又多,所以没享受到他启盼的“尊严”;从高处讲,就其修炼程度,就其对尊严的认识,他真的不该享受到真正的尊严。

  文中写道,他现在美国找到了尊严。在他眼中,13亿同胞仍然生活在“无尊严”之中,显然,Z先生已高他们一等了。不知追求这种不平等是不是美式尊严。

  人一般是在懂事之后才开始追求尊严的,然而,几乎是在懂事的同时,人开始学会改变客观世界。不知Z先生在对出生地产生厌恶的同时,有没有产生改变它的责任感,去把它建成一个有尊严的国度。

  这种责任感及为之做出的努力,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国内外学过管理的人都知道马斯洛关于人需求的五个层次的理论。尊严属于第四个层次,最高的第五层次的需求则是实现人生价值。

  Z先生不愿回国也没什么不好。他能使用“回”这个动词,说明还没忘了自己是中国人。但不必把不回国看成是一种荣耀。你认为你在哪里可以找到尊严自己去找好了,用不着写文章宣扬这种“告别”。你出生的国家有13亿人,能都像你一样到国外去找“尊严”吗,哪个国家容得下?况,这13亿人中有多少人愿意去做这种寻找呢。

  我猜想,美国人其实是看不起Z先生的。因为你不是这块土地的创造者,不是这个文化的创造者。人家的尊严是经过洒热血换来的,你从未参加过为信仰而战、为尊严而战、为荣誉而战的战斗,却在享受人家的尊严。迸发追求尊严的勇气远比享受尊严更应受到尊重。

  Z先生这样认真地观察中国的阴暗面,幸亏是针对中国,她宽容也好,无力也好,没有多少人会理会你。写到这,我想起两个字:从容。Z先生在中国一定不从容。到了美国,享受到美式尊严,按说该从容些了。看了他的文章后,感觉他还是不从容。王国维说做学问者有三个境界,看来Z先生还处在“为伊消得人憔悴”阶段,尚未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我猜他的年龄大约在四五十岁吧。年纪太轻,一般还不会这样认真比较;年龄大些,又不愿这样认真比较。

  文章看到后边,我有些糊涂。Z先生现在到底是拥有了尊严还是缺少尊严,以文章所言,似乎已拥有;可一分析又觉得缺少。中国有句老话,缺啥喊啥。这句话用这里不太礼貌。这样说吧,真正拥有尊严的人是不会在那么多无关紧要的地方在乎自己尊严的。这就是君子之气。

  Z先生的文章若是写给有尊严的中国人和外国人看,他们会看不起这样与同胞说话。在外国捡了个好东西,偷着乐便是,写这样的文章,就能找到靠近文明的感觉?其实,他既未找到大多数中国人的感觉,也未找到大多数欧美人的感觉。他只找到了他和他那部分人的感觉。那部分人不是几个人,也有许多人,但与上面两个大多数相比,只能算是少数了。为什么不换一种思维来看待和中国缺少的尊严的问题呢。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自视清高,不幽默。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