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中国冬奥冠军该拿多少“财政性奖励”?
背景: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上,一些中国运动员为中国军团摘金夺银。有人开始担心,对金牌选手的奖励热。
北京晨报发表郁晓东的观点:笔者认为,如果是运动员相关的体育部门或者与其有直接关联的政府部门,参与到对运动员的表彰奖励中,都是合理的,如果表彰奖励都是按照经合法程序确定的规则执行,就更没有问题。如果是民营企业或者私人,以非国有财产进行奖励或者带有商业色彩的表彰,虽然不见得适当,如不超出法律框架和相关规则的限制,也是两厢情愿的事情。但如果是非直接关联方的政府部门或者资源型国企,用非正常程序划出来的“公款”去奖励运动员,就有用公款出风头之嫌,有用公款抢政绩之嫌,是不当使用权力和资源。某种程度上,这种行为跟用公款办晚会,以百万重金换领导在台上光鲜一分钟,是差不多的性质。
小蒋随想:体育明星往往也是吸金明星,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种“惯例”。不同的是,西方国家对奥运冠军的政府性奖励十分“抠门”,也就是“意思一下”,国外冠军主要靠个人商业价值赚钱。反观我们,则是既有国家层面的奖金,又有省市地方的“土政策”奖励,还少不了世锦赛冠军、奥运冠军这样的级别工资待遇,奥运冠军退役还可能受到体制性的工作安置照顾。除此之外,中国冠军同样能获得巨额商业“外快”。换言之,体育举国体制下的中国冠军往往能得到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双重巨大利益。在体育举国体制受到争议的当下,以巨额的财政资金奖励冠军们,也会成为社会的众矢之的。
出国游丢人现眼,文明难解利益疙瘩
背景:日前,在泰国普吉岛国际机场,两拨中国游客因为在即将起飞的飞机上发生争执,并上演“全武行”,直至当地警方赶到,争斗才平息,共有29名乘客因此事件耽误了回国行程。
华商报发表曾颖的观点:谦和与礼让,曾是我们社会印在书面写在墙上挂在嘴上的美德,但这种美德,与某些人私底下所信奉并传诸孩子们的信条却不一样,他们坚信人生是一场血泪的战斗,不输在起跑线上,不争抢就什么都得不到。这些丛林原则,是许多人秘而不宣却深入血液的潜规则,也是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它大大降低了社会的文明等级,而将每个人置于潜在的危险之中。
京华时报发表兵临的观点: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能够容忍一些不文明行为,但却难以容忍在国外丢人现眼。这种“丢脸有国界”的看法,本身或许值得检讨。文明与守法说到底是一种行为习惯,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骨子里的一种气质,它无法通过一两次的警示“逼”出来,更无法“装”出来。要做一名令外国人尊重的中国人,首先需要做好一名合格的公民。
小蒋随想:表面看,这是文明素养问题,本质却是利益之争。就连调换飞机座位这样的小利,都能引来大打出手,触及深层利益的改革,会面临怎样的争斗?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一些改革“渐而难进”。当一些人习惯奉行“爱拼才会赢”,其同时也会认定谦让是“懦弱无能”、将利益拱手送人的表现。文明是社会发展完善、人文和谐成熟之后所表现出的一种气度,文明需要法治健全、制度公平、分配合理为基础依托。不得不说,在社会仍处于改革深水区的时候,一些“阵痛”与丑态仍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