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袖手旁观绝望母,崩溃杀儿罪应得?
背景:今年11月20日,农妇武文英因涉嫌故意杀人,在河南鹿邑县法院受审。武文英20年前生下了脑瘫双胞胎儿子,每天照顾他们吃喝拉撒,还要面临丈夫的家庭暴力。直到去年2月,她把农药瓶递给脑瘫双胞胎儿子,致二子死亡。
新京报发表于德清的观点:武文英家庭非常困难,但却很少得到社会救助体系的眷顾。他们曾找过村大队,可没人管。三年前,河南省计划为贫困脑瘫儿童实施康复训练,双胞胎兄弟的信息却不在当地残联的残疾人系统中。这个家庭能享受到的公共救济,只有每月共60元的低保,这可谓杯水车薪。法律当然要对一个毒杀儿子的母亲做出公正的判决,但这也是一个社会救助体系失灵的悲剧。
湖南红网发表赵查理的观点:一位脑瘫儿母亲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脑瘫儿让家庭开始了漫长的“无期徒刑”。我国没有脑瘫儿的官方数据,据公益组织推算0-17岁脑瘫儿达到40万,遭受武文英、韩群凤一样苦难生活的家庭,只会多不会少。社会、政府应扪心自问,我们是否采取了应急办法和长期措施,避免弱者用弱者的方式牺牲。
小蒋随想:没有切身体会的人,说什么都可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长期照料重度残疾亲属,忍受家暴与贫困,看不到未来与希望,再坚强乐观的人都可能被拖垮,面临精神崩溃。如果社会帮扶及时到位,或许能缓解面临崩断的心弦,却无法逆转“无期徒刑”的事实。何况,悲剧过后没有如果。法律解决不了人生难题,道德说教无法破解生存之艰。这也解释了村民们对于脑瘫双胞胎死亡为何集体沉默——他们觉得这对武文英是一种解脱。武文英选择自首,则印证了人性中“无奈的恶”与“绝望的善”。
“雾霾收获论”是“做鬼也幸福”的无耻翻版
背景:一篇名为《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的文章让人大跌眼镜。这“五大收获”包括:让人更团结、更平等、更清醒、更幽默、长知识。另一则奇文则从军事角度论证雾霾的好处,称雾霾可让导弹失去目标。
新京报发表刘雪松的观点:能在雾霾中找到凝聚人心的“正能量”,这是一般人想不到的。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其展示存在感的意义,就是把丧事说成喜事,从不幸中斩获快感。它比那个挨揍后用一句“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自我安慰的阿Q,更叫人心酸得差点流泪。听这样的颂歌,你笑不起来哭不起来,只有一身鸡皮疙瘩。它像人们头顶上一块永远挥之不去的另一种雾霾,所不同的是,天空的雾霾呛在肺上,这一种呛在心上。为什么有些歌者,能够谱写出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浪漫主义”赞歌?我看还是歌者内心中充满着超人的“自信”。他们将自己的智商强加于民众,在习惯性的某种谄媚与察言观色的揣度中,将某种服务的功夫展示得淋漓尽致。
小蒋随想:鲁迅的确被一些人意识形态化,“被修饰”的鲁迅也被一些人反感。但这无法改变鲁迅投出“笔枪”的事实,以及同一时期“鸳鸯蝴蝶文”的作呕扯淡。虽然时过境迁,但“马屁文人”依然存在。这种人作文不以百姓困苦为着眼,而对某些领导的政绩浮云施以浓墨重彩,甚至罔顾社会与公共利益,大谈禁止奢靡公款消费对高档餐饮业的“冲击”。此番,“雾霾收获论”更让人见识了无耻的无底线。在各地已在先污染的道路上走了很远、刚刚迈出后治理的步子的背景下,任何对雾霾的“美化”都是对人民安康的亵渎,更是试图对社会施以“致幻剂”。赵本山都歇了,大忽悠还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