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代生活情感剧《小巷人家》在湖南卫视、芒果TV热播。该剧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一条小巷里庄家、林家两个家庭的故事。
近年来,随着影视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舞剧、戏剧的影视化创作频繁出圈,如3D舞台艺术电影《白毛女》、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舞台纪录片越剧《新龙门客栈》等,引发了舞蹈、戏剧、电影等多领域艺术家的关注。影像不仅成为一种参与舞台艺术编创行为的创作性独特观察,而且还通过影视化的手段拓展了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近日,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策划的《文明中国说》系列视频节目播出,节目以汉字、战国棘轮、豫剧、汉服、茶五个文化符号为载体,从“河南例证”、“河南基因”出发,以全国视野,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以“小切口”讲述“大主题”,结合现代创新视听技术,引领观众走进一段跨越古今、融汇传承与创新的文化之旅。
近日,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在央视一套热播。该剧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原型,讲述其坚定创办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高,用心血和汗水为山区教育事业谱写新篇的故事。
随着“互联网+影视产业”的飞速发展,国产剧市场一片繁荣,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剧集也不断与观众见面,近日开播的《边水往事》,便好评如潮。 这部剧讲述了年轻人沈星(郭麒麟饰)意外流落边陲小城,在寻找舅舅的过程中,遇到神秘大佬猜叔(吴镇宇饰),开启险象环生的“边水”之路,在万千诱惑中仍坚守善良本性。
近期,根据麦家同名小说改编,陈思诚编剧并执导,刘昊然、约翰·库萨克领衔主演的电影《解密》上映。 影片以20世纪4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数学天才容金珍为密码破译事业倾尽所有的故事。
2024年电影暑期档拉开帷幕,80多部影片相继上映。作为历年各大片方的“必争之地”,今年有20余部动画电影计划在暑期上映,格外引人注目。
一年之后,“相思又逢盛夏”。从剧集正式上线前预约人数超950万,到开播后站内热度破3万成为“爆剧”、迅速占据各大平台热搜榜,再到主演杨紫在剧中的台词火到文旅圈,这个夏天,《长相思第二季》的热度不减。
2024年悄然过半,国产剧斩获颇丰。在跨年大剧《繁花》拉开惊艳帷幕后,今年上半年又涌现出《新生》《我的阿勒泰》等一批热播佳作。
首播当晚收视位居同期第一,收视率从0.5%拉升到1.92%,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这是新剧《玫瑰的故事》带来的热度。 “看这部剧你需要看剧情吗?不需要,只需要看美貌就行了!”类似的评论和弹幕,频频出现在关于《玫瑰的故事》的讨论中。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5 月 24 日起,江苏卫视推出沉浸式文化探索节目《启航!大运河》,节目邀请单霁翔、西川、张谨、张鹏、梁周洋等多位嘉宾,通过实景勘探和文化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带领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毒剧”全网下线,网友拍手称快。近日,针对网络微短剧《大佬,你女儿被婆婆家欺负惨了》刻意制造放大和渲染婆媳、男女矛盾,传播违反公序良俗言论,渲染血腥暴力等多重违规情况,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提示相关播出平台予以处置。
近日,《极限挑战》第十季在东方卫视热播,本季节目的主题是“十年挑战,万里同行”,节目将在这一季走遍中华大地,带领观众一起探索祖国的壮丽河山,用跨越山海的共鸣,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有趣”是《极限挑战》一贯的标签,无论是嘉宾们之间的搞笑互动,还是他们面对困难挑战时的机智应对,都为观众带来了无数欢乐。
近期,短剧集《新生》《我的阿勒泰》接连走红,受到了普通观众和行业人士的双重好评。短剧集为何深入人心?是否能为国产剧集精品化开辟新赛道? 《新生》一共10集,每集60分钟左右。
假期刚过,五一档电影票房成绩单火热出炉,以15.27亿元的全国电影总票房超过2023年同期、进入影史五一档票房前三。总成绩平稳的背后,细看今年五一档,不难发现一些“新风向”。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据国家电影局,2023年我国电影总票房为549.15亿元,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2.99亿。
2023年是我国电影全面复苏、活力迸发的一年,其中青年创作群体的表现尤为亮眼。据统计,2023年国产影片斩获的460.05亿元票房中,80后、90后导演贡献过半。
近日,名作寻迹体验类真人秀节目《万卷风雅集》即将迎来收官,该节目以《兰亭集序》《垂虹别意图卷》等众多经典名作为线索,邀请数位艺人体验国风生活,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通过节目分享给观众。节目以“小切口”进入的方式,寻找与年轻人有共鸣的内容,以小见大、清晰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脉络,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和文化遗产则是城市魅力的关键,也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考古学会、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等主办的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论坛在杭州召开,与会嘉宾对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既融入现代元素,又充分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命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永乐大典》“湖”字册、元刻本《西夏文大藏经扉画》、元至顺二年(1331)刻本《永类钤方》及样式雷图档、黄河舆图和金石拓本……近日,众多完成修复的珍贵古籍,在国家图书馆与公众见面,引发关注与热议。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里,一部描绘生机与希望的电视剧《青春之城》映入了观众的视野。这部当代题材的电视剧以我国经济特区深圳的发展为原型,通过一众为了梦想敢于奋斗人物形象的塑造,轻盈明快且生动地展现出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何为绝,是万历皇帝金丝翼善冠帽上518根直径为0.2毫米的细金丝编织、是方寸之间8400片龙鳞的栩栩如生,而古人如何做出如此细丝至今都不曾破解,这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燕京八绝”之首的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2月5日元宵节晚8点,XSO西安交响乐团联合抖音平台直播《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吸引了2300万人次在线欣赏。 整场演出以交响乐衬托唐诗吟诵,用唐诗的意境将交响乐立体化,实现文学和音乐的双重之美。
2022年,对演艺行业和所有行业从业者来说是不寻常的年份。面对反复延宕的新冠感染疫情对剧场院团带来的冲击,众多文艺单位进行了多层次、多业态的新探索,为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积蓄着笃定前行的力量。
2022年即将落幕,回顾今年网络剧市场,佳作频出、惊喜不断。从1月循环“引爆”热搜的《开端》到今年下半年热度 “黑马”《卿卿日常》,多个题材类型表现亮眼,更有一批台网双播的剧如《大山的女儿》《天下长河》《风吹半夏》等,热度不俗,豆瓣评分均过8分。
微短剧江湖,迎来健康繁荣发展新契机。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甄嬛传》变身“枪战片”,贵妃举枪扫射;《红楼梦》改成“武打戏”,林妹妹“倒拔垂杨柳”;《西游记》有了现代情节,孙悟空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一段时间以来,AI“魔改”短视频风靡,有部分网友觉得幽默有趣,也有很多网友认为过于荒谬。 针对此类现象,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出手整治,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以下简称《提示》),指出“这些视频为博流量,毫无边界亵渎经典IP,冲击传统文化认知,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且涉嫌构成侵权行为”。
微短剧火了,其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啥?答案是霸总。据媒体报道,在对2024年火爆市场的5000多部短剧剧名进行分析时,发现“总裁”一词出现频次最高,足足有216次,与之相关的“夫人”也出现了148次。
长时间占用参观通道和公共空间,“霸占”最佳拍摄位置;粗暴拖拽露营车、三脚架等装备,罔顾御花园等地精心维护的传统油灰嵌石子路;在展厅内进行自媒体直播,大声喧哗、闪光灯直闪……一直以来,一些不文明的参观行为不仅影响了游客的参观体验,也增加了故宫的日常运维工作的难度。 6月15日,故宫博物院发布《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及《故宫博物院禁止携带物品目录》,对这些不文明参观行为说“不”。
物质筑基,文化铸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当我们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精神富有与实现物质富足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都必须高度重视起来。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专门论述,进一步突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文化建设,进而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全局的重大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网络时代信息如海,传播如风。一旦谣言丛生、真假难辨,就有可能污染网络环境、荼毒网络生态。
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特色村镇,创新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创新农村公益电影发行放映管理机制和模式……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实现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也推动了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的融合发展。 我国乡村文化源远流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资源与精神动力。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围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成为文明和谐、物心俱丰、美丽宜居的空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