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通报称,因网络微短剧《老师不要跑》存在剧情低俗,台词、画面、情节涉及严重软色情等违规情况,已经对其全网下线,并对多个平台上该剧的片段等素材进行了查删,播出该剧的多个小程序也已下架。下线、查删、下架,一套组合拳再次引发对于网络微短剧的关注和讨论。
今年春节假期,一批质量上乘的国产电影持续推动了电影市场的火热。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票房榜单前四中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有三部——《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第二十条》就为春节假期票房贡献了超过一半的票房,为春节的年味增添了不一样的滋味。
作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电影档期之一——春节档,2024年再创新高,总票房突破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均创造了中国电影史春节档票房新的纪录。在排片的8部影片中,4部影片赢得满堂彩,4部影片撤档,虽然其中不乏质量上乘之作,但是票房差强人意。
8天,超80亿!2024春节档迎来开门红,交出红火答卷。不仅档期总票房超过2021年78.42亿的历史纪录,总观影人次1.63亿、总场次393.7万场,也双双刷新历史最好成绩,创下中国影史同档期新高。
连日来,电影《花千骨》持续引发网友讨论。一方面,电影上映10天,票房刚刚突破600万大关,远低于上映前1700万至4000万的预测;另一方面,电影口碑、评分惨淡,甚至被央视电影频道评为“开年第一烂”。
“大江大河系列最终篇,不枉我等了三年”“三部大江大河见证了宋运辉的成长、成熟,也陪我度过了人生中很重要的六七年,真正是岁月如歌”“生活不如意的时候可以看看大江大河汲取力量”……剧中三个月,剧外已三年,“大江大河”系列再次更新,依然圈粉。 在个性鲜明的刻画里,照见人性。
近期,东方卫视《极限挑战宝藏行·和美乡村季》正在热播,作为一档公益文旅户外真人秀,综艺之表背后是乡村之核。这一季节目将目光从三区三州、国家公园转到和美乡村,从云南边境佤族的奇丽世界到依山傍水的湖北襄阳谷城县,观众随着镜头体验草木间的烟火气和乡野里的慢生活,也在热情淳朴的风土人情和蒸蒸日上的乡土产业中感受乡村振兴的时代脉搏。
近期热播的王家卫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繁花》,以其极具风格的形式与跨界特色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一个香港电影导演执导一部反映上海九十年代上海滩的电视剧,本身颇似香港文化界前辈黄霑在未去过黄浦江便为《上海滩》写下“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的名场面。
2023年是中国电影强劲复苏的一年。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全球电影总票房的约28%;全球票房前30位的电影中,《满江红》和《长安三万里》等7部中国电影位列其中。
一部描写高三生活的电视剧《鸣龙少年》在央视八套和网络平台同时上线。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该剧以写实的手法描绘高考故事,呈现出师生关系、原生家庭、青春成长等多重看点。
最近上映的电影《三大队》,从哪个角度都可以说是一部“强话题”的影片。剧本走向不套路,全员演技在线,且与现实社会千丝万缕的牵连,一经上映便引发观众讨论,获得了不俗的票房。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随着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回收利用”“节能减排”等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社会风尚。
2023年,可谓是国产医疗剧集中呈现的一年,无论数量、质量都有明显提升。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创作原则,全景式反映中国医生职业与生活,对于调节社会矛盾、沟通医患关系、促进相互理解具有一定的现实引导意义。
上映8天后,电影《无价之宝》票房突破1亿,成为今年第57部破亿的电影。电影故事线并不复杂,但其中关于亲情、友情的深刻探讨十分动人,引发很多讨论,有网友总结道:“生命的最大意义不一定是内省,也可能是跟另外生命的相遇。
据国家电影专资办初步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3日,中国电影2023年度票房突破500亿元,用时317天。中国电影市场今年取得的这一亮眼成绩,值得行业欢欣,也再次彰显了中国电影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2022年,对演艺行业和所有行业从业者来说是不寻常的年份。面对反复延宕的新冠感染疫情对剧场院团带来的冲击,众多文艺单位进行了多层次、多业态的新探索,为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积蓄着笃定前行的力量。
2022年即将落幕,回顾今年网络剧市场,佳作频出、惊喜不断。从1月循环“引爆”热搜的《开端》到今年下半年热度 “黑马”《卿卿日常》,多个题材类型表现亮眼,更有一批台网双播的剧如《大山的女儿》《天下长河》《风吹半夏》等,热度不俗,豆瓣评分均过8分。
回首 2022,文化领域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有人或许会说前不久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茶文化续写新时代中国非遗故事;有人或许会说《只此青绿》《唐宫夜宴》等优秀作品广受好评,让历史文化与广大观众“撞了个满怀”;有人或许会说北京冬奥盛会从会徽、吉祥物的形象到场馆、服装的设计,满含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文化味儿”托举“冬奥范儿”……重大事件不断,热门话题出圈,这一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充分挖掘,文化创新创造不断涌现、活力满满。 灿若繁星的文化事件和现象,折射出我国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定要好好传承茶文化!”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时间相关话题引起热议。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实施《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被业内视为突破之举。《若干举措》涉及剧集长度、季播间隔、审查效率、网台联动、内容引进等关键环节,旨在全面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传播。
微短剧江湖,迎来健康繁荣发展新契机。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甄嬛传》变身“枪战片”,贵妃举枪扫射;《红楼梦》改成“武打戏”,林妹妹“倒拔垂杨柳”;《西游记》有了现代情节,孙悟空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一段时间以来,AI“魔改”短视频风靡,有部分网友觉得幽默有趣,也有很多网友认为过于荒谬。 针对此类现象,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出手整治,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以下简称《提示》),指出“这些视频为博流量,毫无边界亵渎经典IP,冲击传统文化认知,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且涉嫌构成侵权行为”。
微短剧火了,其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啥?答案是霸总。据媒体报道,在对2024年火爆市场的5000多部短剧剧名进行分析时,发现“总裁”一词出现频次最高,足足有216次,与之相关的“夫人”也出现了148次。
长时间占用参观通道和公共空间,“霸占”最佳拍摄位置;粗暴拖拽露营车、三脚架等装备,罔顾御花园等地精心维护的传统油灰嵌石子路;在展厅内进行自媒体直播,大声喧哗、闪光灯直闪……一直以来,一些不文明的参观行为不仅影响了游客的参观体验,也增加了故宫的日常运维工作的难度。 6月15日,故宫博物院发布《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及《故宫博物院禁止携带物品目录》,对这些不文明参观行为说“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