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的王家卫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繁花》,以其极具风格的形式与跨界特色引起广泛关注与讨论。一个香港电影导演执导一部反映上海九十年代上海滩的电视剧,本身颇似香港文化界前辈黄霑在未去过黄浦江便为《上海滩》写下“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的名场面。
2023年是中国电影强劲复苏的一年。回顾过去的一年,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全球电影总票房的约28%;全球票房前30位的电影中,《满江红》和《长安三万里》等7部中国电影位列其中。
一部描写高三生活的电视剧《鸣龙少年》在央视八套和网络平台同时上线。作为一部现实题材作品,该剧以写实的手法描绘高考故事,呈现出师生关系、原生家庭、青春成长等多重看点。
最近上映的电影《三大队》,从哪个角度都可以说是一部“强话题”的影片。剧本走向不套路,全员演技在线,且与现实社会千丝万缕的牵连,一经上映便引发观众讨论,获得了不俗的票房。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随着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回收利用”“节能减排”等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社会风尚。
2023年,可谓是国产医疗剧集中呈现的一年,无论数量、质量都有明显提升。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创作原则,全景式反映中国医生职业与生活,对于调节社会矛盾、沟通医患关系、促进相互理解具有一定的现实引导意义。
上映8天后,电影《无价之宝》票房突破1亿,成为今年第57部破亿的电影。电影故事线并不复杂,但其中关于亲情、友情的深刻探讨十分动人,引发很多讨论,有网友总结道:“生命的最大意义不一定是内省,也可能是跟另外生命的相遇。
据国家电影专资办初步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3日,中国电影2023年度票房突破500亿元,用时317天。中国电影市场今年取得的这一亮眼成绩,值得行业欢欣,也再次彰显了中国电影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提到以旅游为内容的综艺,不能不提《花儿与少年》,这部自助远行真人秀节目深受观众喜爱。今年《花儿与少年·丝路季》开播以来,令观众眼前一亮,以花少团的游学足迹为绳,不仅带领观众近距离体验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当地的人间烟火气,更是在心与心贴近的文化交流中突出了“游学”的概念,让慢综艺有了新的特点。
由龚俊 、钟楚曦领衔主演的都市励志职业剧《我要逆风去》,最近在东方卫视和爱奇艺同时播出。它以“互联网+”与行业融合的新兴业态为经济背景,讲述钟楚曦饰演的江湖如何在逆境中成长,重振父亲一手打造的国货品牌的故事。
近日,名作寻迹体验类真人秀节目《万卷风雅集》即将迎来收官,该节目以《兰亭集序》《垂虹别意图卷》等众多经典名作为线索,邀请数位艺人体验国风生活,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通过节目分享给观众。节目以“小切口”进入的方式,寻找与年轻人有共鸣的内容,以小见大、清晰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脉络,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刚刚收官的国产年代剧《父辈的荣耀》通过民间化的历史叙事立场,现实主义的叙事模式折射出中国普通百姓在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生活的变化、命运的沉浮和情感的体验,不仅全景式地展现了东北林场兴衰变迁下人们生存状况的改变,而且通过家国同构的双重视角、真实立体的群像塑造、崇德向善的伦理营造了独特的文化空间。故事聚焦于顾长山一家,这个因“意外”而组成的非血缘关系家庭,随着时代变迁共同经历磨难却不离不弃,跨度长达二十年的时间,以平民视角书写了人性的真善美。
>>往期回顾 思敏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思敏说:博物馆,方寸之间阅尽人类文明精华 思敏说:让乡村振兴的种子“落地生根” 思敏说:青年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思敏说: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有何重大意义? 思敏说:文旅推广既要靠创意更要靠内在实力 思敏说:深刻理解“三个新高度”重要论断.
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百年打磨,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中盛满的是中国式的人生,一城一食一味,于千味里人们尝尽人间百态,四季离合。《一馔千年》第二季走出演播厅,以“接单”的形式,面向来自全国十省五十余地市的邀请,走向活色生香的中华大地,为各地量身定制一道道历史美馔,打造一张张美食金名片。
无论是从社会影响上还是从自身内容来考量,电视剧无疑是当下中国大众文化覆盖面广、接受程度高的艺术形式之一。现实题材电视剧更是聚焦于时代的发展变化,展现了中国快速发展变化的大环境中的国人精神、情感和命运。
2022年,对演艺行业和所有行业从业者来说是不寻常的年份。面对反复延宕的新冠感染疫情对剧场院团带来的冲击,众多文艺单位进行了多层次、多业态的新探索,为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积蓄着笃定前行的力量。
2022年即将落幕,回顾今年网络剧市场,佳作频出、惊喜不断。从1月循环“引爆”热搜的《开端》到今年下半年热度 “黑马”《卿卿日常》,多个题材类型表现亮眼,更有一批台网双播的剧如《大山的女儿》《天下长河》《风吹半夏》等,热度不俗,豆瓣评分均过8分。
回首 2022,文化领域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有人或许会说前不久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茶文化续写新时代中国非遗故事;有人或许会说《只此青绿》《唐宫夜宴》等优秀作品广受好评,让历史文化与广大观众“撞了个满怀”;有人或许会说北京冬奥盛会从会徽、吉祥物的形象到场馆、服装的设计,满含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文化味儿”托举“冬奥范儿”……重大事件不断,热门话题出圈,这一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充分挖掘,文化创新创造不断涌现、活力满满。 灿若繁星的文化事件和现象,折射出我国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定要好好传承茶文化!”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时间相关话题引起热议。
《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西游记》《舒克和贝塔》……这些“童年经典”你肯定不陌生。它们凝聚了老一辈动画人的匠心,也蕴含着历史和文化的力量。
轻点鼠标打开水墨风的一线一中轴地图,跟着飞舞的雨燕翻动历史演变、区域选址等书签,点选按钮展开皇家宫苑、市井民俗等多彩画卷……近日,北京中轴线官网试运行上线。在这里,市民和网友有了“一屏一景观、一步一洞天”的网络游览中轴线新体验,也意味着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开启数字新篇章。
微短剧江湖,迎来健康繁荣发展新契机。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甄嬛传》变身“枪战片”,贵妃举枪扫射;《红楼梦》改成“武打戏”,林妹妹“倒拔垂杨柳”;《西游记》有了现代情节,孙悟空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一段时间以来,AI“魔改”短视频风靡,有部分网友觉得幽默有趣,也有很多网友认为过于荒谬。 针对此类现象,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出手整治,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以下简称《提示》),指出“这些视频为博流量,毫无边界亵渎经典IP,冲击传统文化认知,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且涉嫌构成侵权行为”。
微短剧火了,其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啥?答案是霸总。据媒体报道,在对2024年火爆市场的5000多部短剧剧名进行分析时,发现“总裁”一词出现频次最高,足足有216次,与之相关的“夫人”也出现了148次。
长时间占用参观通道和公共空间,“霸占”最佳拍摄位置;粗暴拖拽露营车、三脚架等装备,罔顾御花园等地精心维护的传统油灰嵌石子路;在展厅内进行自媒体直播,大声喧哗、闪光灯直闪……一直以来,一些不文明的参观行为不仅影响了游客的参观体验,也增加了故宫的日常运维工作的难度。 6月15日,故宫博物院发布《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及《故宫博物院禁止携带物品目录》,对这些不文明参观行为说“不”。
物质筑基,文化铸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当我们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精神富有与实现物质富足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都必须高度重视起来。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专门论述,进一步突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文化建设,进而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全局的重大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