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随着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回收利用”“节能减排”等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社会风尚。
2023年,可谓是国产医疗剧集中呈现的一年,无论数量、质量都有明显提升。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创作原则,全景式反映中国医生职业与生活,对于调节社会矛盾、沟通医患关系、促进相互理解具有一定的现实引导意义。
上映8天后,电影《无价之宝》票房突破1亿,成为今年第57部破亿的电影。电影故事线并不复杂,但其中关于亲情、友情的深刻探讨十分动人,引发很多讨论,有网友总结道:“生命的最大意义不一定是内省,也可能是跟另外生命的相遇。
据国家电影专资办初步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3日,中国电影2023年度票房突破500亿元,用时317天。中国电影市场今年取得的这一亮眼成绩,值得行业欢欣,也再次彰显了中国电影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提到以旅游为内容的综艺,不能不提《花儿与少年》,这部自助远行真人秀节目深受观众喜爱。今年《花儿与少年·丝路季》开播以来,令观众眼前一亮,以花少团的游学足迹为绳,不仅带领观众近距离体验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当地的人间烟火气,更是在心与心贴近的文化交流中突出了“游学”的概念,让慢综艺有了新的特点。
由龚俊 、钟楚曦领衔主演的都市励志职业剧《我要逆风去》,最近在东方卫视和爱奇艺同时播出。它以“互联网+”与行业融合的新兴业态为经济背景,讲述钟楚曦饰演的江湖如何在逆境中成长,重振父亲一手打造的国货品牌的故事。
近日,名作寻迹体验类真人秀节目《万卷风雅集》即将迎来收官,该节目以《兰亭集序》《垂虹别意图卷》等众多经典名作为线索,邀请数位艺人体验国风生活,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通过节目分享给观众。节目以“小切口”进入的方式,寻找与年轻人有共鸣的内容,以小见大、清晰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脉络,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刚刚收官的国产年代剧《父辈的荣耀》通过民间化的历史叙事立场,现实主义的叙事模式折射出中国普通百姓在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生活的变化、命运的沉浮和情感的体验,不仅全景式地展现了东北林场兴衰变迁下人们生存状况的改变,而且通过家国同构的双重视角、真实立体的群像塑造、崇德向善的伦理营造了独特的文化空间。故事聚焦于顾长山一家,这个因“意外”而组成的非血缘关系家庭,随着时代变迁共同经历磨难却不离不弃,跨度长达二十年的时间,以平民视角书写了人性的真善美。
>>往期回顾 思敏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思敏说:博物馆,方寸之间阅尽人类文明精华 思敏说:让乡村振兴的种子“落地生根” 思敏说:青年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思敏说: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有何重大意义? 思敏说:文旅推广既要靠创意更要靠内在实力 思敏说:深刻理解“三个新高度”重要论断.
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百年打磨,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中盛满的是中国式的人生,一城一食一味,于千味里人们尝尽人间百态,四季离合。《一馔千年》第二季走出演播厅,以“接单”的形式,面向来自全国十省五十余地市的邀请,走向活色生香的中华大地,为各地量身定制一道道历史美馔,打造一张张美食金名片。
无论是从社会影响上还是从自身内容来考量,电视剧无疑是当下中国大众文化覆盖面广、接受程度高的艺术形式之一。现实题材电视剧更是聚焦于时代的发展变化,展现了中国快速发展变化的大环境中的国人精神、情感和命运。
时值八月,暑期档仍旧热烈,在大片云集、好片不断的电影市场里,《孤注一掷》近期引发公众热议,现实题材背景,电信网络诈骗套路无不是当下最时髦的话题,给火爆的中国电影市场的带来更加蓬勃生机与繁荣力量。 直击社会热点、痛点问题,《孤注一掷》选材切合现实。
入夏以来,国内电影市场仿佛开启了与火热天气“同频共振”的模式。数据统计,今年暑期档总票房已经超过百亿。
近十年国产动画电影迅速发展,不断学习升级动画技术经验,在审美体验上表现出在新技术、新语境及现代生产方式下所呈现的新的空间特质。这其中,一种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近期热映的《长安三万里》,这类动画电影大都秉承“中国学派”一脉精神,在现代视角下重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体验,引发观众的文化共鸣与身份认同;另一类如今年暑假档上映的《茶啊二中》,将叙事视点移焦于现代空间,突破了国产动画电影在影像书写与创新表达的叙事模式。
在我国电影的类型谱系中,奇幻电影的发展相对滞后。其中神话题材创作近年来虽有《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动画电影的表现颇为亮眼,但相对于坐拥丰赡的传统神话资源,真人版奇幻电影似乎一直乏善可陈。
近日,一则“敦煌考古编制岗位无人问津”的话题冲上热搜。一边是考公热,今年国考报名人数突破200万,一边是考古热,众多文物、文物机构和考古相关节目走红网络,但与此同时,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招聘岗位却总是空缺,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月夜看潮图》《月下把杯图》《嫦娥执桂图》《圆明园十二行乐图-八月赏月》四幅名画中,阐释传统佳节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在《江月初照》《山河明月》《皓月千秋》三个篇章里,赶赴一年一度的月圆之约;在“星愿”“遗失的愿望”“盼归的心愿”“ 嫦娥的心愿”四个维度上,讲述从月宫俯瞰人间的浪漫奇妙游……中秋佳节之际,数台晚会琳琅满目、精彩纷呈,陪伴天南海北的你我共赏一轮月,同度团圆夜。
文物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重要载体,传承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是人类不可再生的珍贵遗产。为不断织密法网,向文物犯罪“亮剑”,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办案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法律适用问题,筑牢保护文物安全的防线。
近日,第七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举办。兔儿爷、京剧脸谱、太极拳、光山花鼓戏、唐三彩烧制技艺、徐州香包、苗绣等来自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技艺、新作精品、特色表演集中亮相,共有332名非遗传承人、284个非遗项目参展参演。
近日,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揭晓,由葛又文研发的清肺排毒汤复方专利荣获银奖。该专利是本届唯一获奖的中药抗疫组方专利。
8月28日,以“弘扬时代新风 建设网络文明”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明日将在天津举行,社会各界齐聚一堂共话时代新风、共谋发展良策,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网络文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形态,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前不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万安桥突发火灾,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国家级文物古迹被损毁。令人惋惜的同时,也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做好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至关重要,需要我们的智慧与行动。
纵观近年来高票房大片,视听震撼成了电影创作的重心,视觉奇观与技术狂热已经成了中国电影的普遍现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好莱坞大片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倾销,使得中国电影在借鉴好莱坞模式与东方文化糅合的基础上,产生了中国式的视觉奇观电影。
“爱电影,爱生活。”时值暑期档,国家电影局近日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电影惠民消费季的通知》,从今年8月到10月开展2022电影惠民消费季活动,为促进电影消费、加快电影市场恢复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讲信重诺、重义轻利,素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入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成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从“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规范到“诚信者,天下之结交”的处世法则,“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人才观念到“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规约,几千年来积淀形成的诚信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对今天建设诚信社会、诚信国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微短剧江湖,迎来健康繁荣发展新契机。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 实施创作提升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甄嬛传》变身“枪战片”,贵妃举枪扫射;《红楼梦》改成“武打戏”,林妹妹“倒拔垂杨柳”;《西游记》有了现代情节,孙悟空骑着摩托车扬长而去……一段时间以来,AI“魔改”短视频风靡,有部分网友觉得幽默有趣,也有很多网友认为过于荒谬。 针对此类现象,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出手整治,发布《管理提示(AI魔改)》(以下简称《提示》),指出“这些视频为博流量,毫无边界亵渎经典IP,冲击传统文化认知,与原著精神内核相悖,且涉嫌构成侵权行为”。
微短剧火了,其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啥?答案是霸总。据媒体报道,在对2024年火爆市场的5000多部短剧剧名进行分析时,发现“总裁”一词出现频次最高,足足有216次,与之相关的“夫人”也出现了148次。
长时间占用参观通道和公共空间,“霸占”最佳拍摄位置;粗暴拖拽露营车、三脚架等装备,罔顾御花园等地精心维护的传统油灰嵌石子路;在展厅内进行自媒体直播,大声喧哗、闪光灯直闪……一直以来,一些不文明的参观行为不仅影响了游客的参观体验,也增加了故宫的日常运维工作的难度。 6月15日,故宫博物院发布《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及《故宫博物院禁止携带物品目录》,对这些不文明参观行为说“不”。
物质筑基,文化铸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当我们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精神富有与实现物质富足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都必须高度重视起来。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专门论述,进一步突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文化建设,进而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全局的重大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网络时代信息如海,传播如风。一旦谣言丛生、真假难辨,就有可能污染网络环境、荼毒网络生态。
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特色村镇,创新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创新农村公益电影发行放映管理机制和模式……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实现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也推动了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的融合发展。 我国乡村文化源远流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资源与精神动力。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围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成为文明和谐、物心俱丰、美丽宜居的空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