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可谓是国产医疗剧集中呈现的一年,无论数量、质量都有明显提升。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创作原则,全景式反映中国医生职业与生活,对于调节社会矛盾、沟通医患关系、促进相互理解具有一定的现实引导意义。
上映8天后,电影《无价之宝》票房突破1亿,成为今年第57部破亿的电影。电影故事线并不复杂,但其中关于亲情、友情的深刻探讨十分动人,引发很多讨论,有网友总结道:“生命的最大意义不一定是内省,也可能是跟另外生命的相遇。
据国家电影专资办初步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1月13日,中国电影2023年度票房突破500亿元,用时317天。中国电影市场今年取得的这一亮眼成绩,值得行业欢欣,也再次彰显了中国电影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提到以旅游为内容的综艺,不能不提《花儿与少年》,这部自助远行真人秀节目深受观众喜爱。今年《花儿与少年·丝路季》开播以来,令观众眼前一亮,以花少团的游学足迹为绳,不仅带领观众近距离体验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当地的人间烟火气,更是在心与心贴近的文化交流中突出了“游学”的概念,让慢综艺有了新的特点。
由龚俊 、钟楚曦领衔主演的都市励志职业剧《我要逆风去》,最近在东方卫视和爱奇艺同时播出。它以“互联网+”与行业融合的新兴业态为经济背景,讲述钟楚曦饰演的江湖如何在逆境中成长,重振父亲一手打造的国货品牌的故事。
近日,名作寻迹体验类真人秀节目《万卷风雅集》即将迎来收官,该节目以《兰亭集序》《垂虹别意图卷》等众多经典名作为线索,邀请数位艺人体验国风生活,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通过节目分享给观众。节目以“小切口”进入的方式,寻找与年轻人有共鸣的内容,以小见大、清晰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脉络,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刚刚收官的国产年代剧《父辈的荣耀》通过民间化的历史叙事立场,现实主义的叙事模式折射出中国普通百姓在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生活的变化、命运的沉浮和情感的体验,不仅全景式地展现了东北林场兴衰变迁下人们生存状况的改变,而且通过家国同构的双重视角、真实立体的群像塑造、崇德向善的伦理营造了独特的文化空间。故事聚焦于顾长山一家,这个因“意外”而组成的非血缘关系家庭,随着时代变迁共同经历磨难却不离不弃,跨度长达二十年的时间,以平民视角书写了人性的真善美。
>>往期回顾 思敏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思敏说:博物馆,方寸之间阅尽人类文明精华 思敏说:让乡村振兴的种子“落地生根” 思敏说:青年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思敏说: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有何重大意义? 思敏说:文旅推广既要靠创意更要靠内在实力 思敏说:深刻理解“三个新高度”重要论断.
中华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百年打磨,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中盛满的是中国式的人生,一城一食一味,于千味里人们尝尽人间百态,四季离合。《一馔千年》第二季走出演播厅,以“接单”的形式,面向来自全国十省五十余地市的邀请,走向活色生香的中华大地,为各地量身定制一道道历史美馔,打造一张张美食金名片。
无论是从社会影响上还是从自身内容来考量,电视剧无疑是当下中国大众文化覆盖面广、接受程度高的艺术形式之一。现实题材电视剧更是聚焦于时代的发展变化,展现了中国快速发展变化的大环境中的国人精神、情感和命运。
时值八月,暑期档仍旧热烈,在大片云集、好片不断的电影市场里,《孤注一掷》近期引发公众热议,现实题材背景,电信网络诈骗套路无不是当下最时髦的话题,给火爆的中国电影市场的带来更加蓬勃生机与繁荣力量。 直击社会热点、痛点问题,《孤注一掷》选材切合现实。
入夏以来,国内电影市场仿佛开启了与火热天气“同频共振”的模式。数据统计,今年暑期档总票房已经超过百亿。
近十年国产动画电影迅速发展,不断学习升级动画技术经验,在审美体验上表现出在新技术、新语境及现代生产方式下所呈现的新的空间特质。这其中,一种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近期热映的《长安三万里》,这类动画电影大都秉承“中国学派”一脉精神,在现代视角下重塑对传统文化的审美体验,引发观众的文化共鸣与身份认同;另一类如今年暑假档上映的《茶啊二中》,将叙事视点移焦于现代空间,突破了国产动画电影在影像书写与创新表达的叙事模式。
在我国电影的类型谱系中,奇幻电影的发展相对滞后。其中神话题材创作近年来虽有《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动画电影的表现颇为亮眼,但相对于坐拥丰赡的传统神话资源,真人版奇幻电影似乎一直乏善可陈。
截至7月30日,据某网络平台统计,国内电影大盘票房已连续40天破亿元,刷新纪录。国内电影市场的活力可见一斑。
近日,名作寻迹体验类真人秀节目《万卷风雅集》即将迎来收官,该节目以《兰亭集序》《垂虹别意图卷》等众多经典名作为线索,邀请数位艺人体验国风生活,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通过节目分享给观众。节目以“小切口”进入的方式,寻找与年轻人有共鸣的内容,以小见大、清晰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脉络,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和文化遗产则是城市魅力的关键,也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6月10日是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考古学会、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等主办的文旅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论坛在杭州召开,与会嘉宾对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既融入现代元素,又充分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命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永乐大典》“湖”字册、元刻本《西夏文大藏经扉画》、元至顺二年(1331)刻本《永类钤方》及样式雷图档、黄河舆图和金石拓本……近日,众多完成修复的珍贵古籍,在国家图书馆与公众见面,引发关注与热议。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里,一部描绘生机与希望的电视剧《青春之城》映入了观众的视野。这部当代题材的电视剧以我国经济特区深圳的发展为原型,通过一众为了梦想敢于奋斗人物形象的塑造,轻盈明快且生动地展现出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采金为丝,妙手编结,嵌玉缀翠,是为一绝。”何为绝,是万历皇帝金丝翼善冠帽上518根直径为0.2毫米的细金丝编织、是方寸之间8400片龙鳞的栩栩如生,而古人如何做出如此细丝至今都不曾破解,这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燕京八绝”之首的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2月5日元宵节晚8点,XSO西安交响乐团联合抖音平台直播《长·安——唐诗交响吟诵音乐会》,吸引了2300万人次在线欣赏。 整场演出以交响乐衬托唐诗吟诵,用唐诗的意境将交响乐立体化,实现文学和音乐的双重之美。
2022年,对演艺行业和所有行业从业者来说是不寻常的年份。面对反复延宕的新冠感染疫情对剧场院团带来的冲击,众多文艺单位进行了多层次、多业态的新探索,为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积蓄着笃定前行的力量。
2022年即将落幕,回顾今年网络剧市场,佳作频出、惊喜不断。从1月循环“引爆”热搜的《开端》到今年下半年热度 “黑马”《卿卿日常》,多个题材类型表现亮眼,更有一批台网双播的剧如《大山的女儿》《天下长河》《风吹半夏》等,热度不俗,豆瓣评分均过8分。
回首 2022,文化领域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有人或许会说前不久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茶文化续写新时代中国非遗故事;有人或许会说《只此青绿》《唐宫夜宴》等优秀作品广受好评,让历史文化与广大观众“撞了个满怀”;有人或许会说北京冬奥盛会从会徽、吉祥物的形象到场馆、服装的设计,满含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文化味儿”托举“冬奥范儿”……重大事件不断,热门话题出圈,这一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充分挖掘,文化创新创造不断涌现、活力满满。 灿若繁星的文化事件和现象,折射出我国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定要好好传承茶文化!”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时间相关话题引起热议。
长时间占用参观通道和公共空间,“霸占”最佳拍摄位置;粗暴拖拽露营车、三脚架等装备,罔顾御花园等地精心维护的传统油灰嵌石子路;在展厅内进行自媒体直播,大声喧哗、闪光灯直闪……一直以来,一些不文明的参观行为不仅影响了游客的参观体验,也增加了故宫的日常运维工作的难度。 6月15日,故宫博物院发布《故宫博物院参观须知》及《故宫博物院禁止携带物品目录》,对这些不文明参观行为说“不”。
物质筑基,文化铸魂。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当我们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精神富有与实现物质富足具有同等重要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都必须高度重视起来。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专门论述,进一步突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文化建设,进而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全局的重大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网络时代信息如海,传播如风。一旦谣言丛生、真假难辨,就有可能污染网络环境、荼毒网络生态。
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特色村镇,创新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创新农村公益电影发行放映管理机制和模式……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实现乡村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也推动了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的融合发展。 我国乡村文化源远流长,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文化资源与精神动力。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围绕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成为文明和谐、物心俱丰、美丽宜居的空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