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视点
人民网要闻部出品    本期责编:杨彩娟(实习)
邮箱:shidian#people.cn (发信时请将#改为@)
人民网要闻部出品    本期责编:杨彩娟(实习)
邮箱:shidian#people.cn (发信时请将#改为@)
第88期
2013年9月25日

杨振宁

恬淡与轰烈的科学人生

  9月22日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91岁生日。9月23日,2013年度“邵逸夫奖”颁奖典礼昨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作为“邵逸夫奖”评审会主席的杨振宁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致辞。9月24日,杨振宁教授做客人民网香港直播间与网友分享他的人生感悟。91岁的杨振宁思维敏捷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依然在研究,依然在畅想。[本网专访杨振宁回放]

导读

书香门第少年的青春岁月

1963年杨振宁在普林斯顿的办公室1963年杨振宁在普林斯顿的办公室

杨振宁获得的巨大成功,决不是偶然的,无论他的青少年时代,经历过怎样的贫困和颠沛流离,他始终成长在一个教育条件十分优异的环境中。

母亲教给他一生受用的知识

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数学家,20世纪20年代留学美国。母亲在他四岁时就教他背诵古诗,抗战时带着杨振宁和他的弟妹逃难。(母亲)坚韧的性格对他在学术上的奋斗影响深远。[详细]

12岁的“少年狂”:我将来要拿诺贝尔奖

上课念书的时候,杨振宁喜欢东翻西看,一次看了艾迪顿写的《神秘的宇宙》,那里面讲的是20世纪到那个时候为止,所发现的一些新的物理学的一些现象与理论。他顿时被激发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回家以后就跟父亲、母亲开玩笑,说将来要得诺贝尔奖金。谁也没想到他真的应验了12岁时的戏言,为中国人拿回了第一个诺贝尔奖。[详细]

学士论文导师:独选哲学博士

西南联大物理系的教授们,可谓众星云集,而杨振宁在毕业这一年,却独独选中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出身的吴大猷先生,做自己的学士导师。吴大猷虽是学哲学出身,可对于现代物理学的造诣,决不亚于他那几位卡文迪许出身的同僚们。杨振宁上学的时候,就很崇拜吴大猷这位通才式的人物,拜读过吴大猷先生那篇有关原子振动的论文,培养了他对现代物理方面的兴趣,在进入大学四年级以后,他选择了原子振动这个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作为自己毕业论文选题。

没有保留的奉献,美国华侨的血泪史

单身漂洋过海的闯荡到功成名就后的奔波,杨振宁目睹了一幕幕美国社会的悲喜剧,目睹了外国移民抑或“二等公民”在这里的境遇。1964年春天,杨振宁加入美国籍。这距离他1945年初到美国,有19年时间。此一决定虽是几经挣扎迟疑,但入籍之后仍然耿耿于怀,怕他父亲到死不会原谅他抛乡弃国之罪。杨振宁在美国教书多年,也育化了许多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美国华人学界,都知悉杨先生最具长者风范,对中国学生的生活照拂,总是着力较厚。[详细]

避谈与李政道决裂原因,遗憾不能再合作

杨振宁与李政道杨振宁与李政道

杨李之争:多年合作亲如手足,一朝分手形同陌路

作为携手捧起诺贝尔奖桂冠的首两位中国人(1957年获奖时两位均为中国国籍),杨振宁与李政道本是学术上的好搭档,然而惋惜的是为诺奖争功的问题,但两人最终却反目成仇,形同陌路。日前,在谈到与李政道的关系缘何渐行渐远时,杨振宁表示很遗憾两人没有机会再在一起合作。他说,李政道比我年轻4岁,我们是在1946年在芝加哥最先认识的。那个以后合作得非常的成功,后来到1962年我们彻底的决裂了,这个以后又有很复杂的一些经过,不过到了今天,李政道也快90岁了,我们现在对这个比较放松了。将来,到底是我们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一定有人去研究。所以,也可以说是已经不是我们自己所关注的事情。[详细]

游弋于数学物理之间的大师

杨-密耳斯规范场、宇称不守恒定律与杨—巴克斯特方程被公认是杨振宁的工作中达到世纪水平的三项成就。在普通人眼里,杨振宁是极富科学感觉和数学天才的天才型物理学家。他的思维长期游弋在物理和数学的交叉领域。杨振宁的三大成就都不享有独立的发现权,他与李政道分享了宇称不守恒的发现,与米尔斯分享了规范场理论,与巴克斯特分享了自己在统计力学中的最高成就。于是,一些人遗憾地称杨振宁为“科学盛宴的陪客”。[详细]

华人得奖难:追赶西方先进科学需要时间

无论是诺贝尔奖还是“东方诺贝尔奖”邵逸夫奖,多数获奖者是西方人。面对这样的现象,杨振宁表示,中国发展近代科学起步较晚,不太可能一下子追赶上西方人几百年所累积的经验和成果。近代科学起源于17世纪、18世纪的牛顿时代,而这三百多年期间,头两百多年,亚洲尤其是中国,根本没有近代科学。所以,今天在前沿做得最成功的科学家,大多数人不是中国人,不是亚洲人,是很自然的事情。[详细]

非议背后依然故我

 

在90年代末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后,杨振宁诺奖得主的光环却似乎没那么耀眼,人们对于杨振宁的言论、行为存有各种议论。

回国后薪水分文不取

90年代末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后,还有很多人攻击杨振宁每年拿了很多经费,但却只捞钱不做学问、不授课。然而,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的年薪为人民币100万元,但他分文不取,捐给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他还卖掉了自己在美国纽约的一处大房子,向清华捐了100万美元。他把诺贝尔奖金的一部分,也捐给了清华。[详细]

罗曼蒂克式的执着

“杨先生对物理的热爱、热忱是没有人可以理解的。有人说他是富有罗曼蒂克的物理学家,他对物理有一种很多人看来是爱情的东西。”顶尖的实验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朱经武说。2008年,86岁的杨振宁及其合作者发表了一篇冷原子方面的新论文,令同行惊讶于他的学术活力。此后至今,他已陆续发表了将近10篇论文,放在年轻学者中也属“高产”。[详细]

生命中的三次情感经历

1951年杨振宁夫妇与长子杨光诺,摄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宿舍门前1951年杨振宁夫妇与长子杨光诺,摄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宿舍门前 杨振宁与翁帆生活照杨振宁与翁帆生活照

17岁为前途放弃初恋

杨振宁回忆西南联大在昆明念大学时的感情经历时说道,17岁时,数学系来了一个叫张景朝的女同学,她引人注目,很漂亮又活泼,因为她是数学系的学生,我的父亲是数学系主任,所以那个时候的办公室很简陋,所以这些同学常常到位置选课这一类的事情到我家里头找我父亲,所以张景朝有时候到我家里头来,所以我就认识了她。有一天跟我自己讲张景朝没来之前,我记得很清楚,我当时心境像一个很平的湖水,我知道她来了以后,以后几个月波涛汹涌,使得我心里头很烦燥,我那天想了想,我说这个不好,这对我的前途不好,所以我就决定,说现在不是我交女朋友的时候,还是应该集中注意学习的工作。[详细]

27岁师生一恋五十年

1944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念完六年书后,教了一年中学,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班上一个女学生,叫做杜致礼。1945年赴美留学时,杨振宁并没有跟杜致礼谈恋爱。1949年,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中不期而遇,两人竟然都有了“过电”的感觉。1950年8月26日,杨振宁和杜致礼在纽约结婚,后生有两子一女:长子杨光诺、次子杨光宇和女儿杨又礼。[详细]

82岁演绎忘年恋

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教授与28岁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英语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潮汕女子翁帆在汕头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面对这场“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苏轼语)式的婚恋,有人祝福,也有人质疑。杨振宁形容未婚妻翁帆为“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并称这桩婚姻是“给我的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详细]

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身上流着中国文化的血

认同中国人的君子之风

杨振宁做客人民网香港直播间谈及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时说,贯彻自己的一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是我身上流的是中国文化的血,还有一个是我对于中国做人的办法,认为是我最喜欢的。杨振宁认为,中国传统做人的办法跟西方做人的办法是不一样的。儒家所谓君子,不管你把话是怎么一个解释,它所特别着重的跟西方是不一样的。很多一流的西方物理学者都跟中国的君子之风是背道而驰的。费尔米是符合于中国所谓有君子之风的人,不是要去炫耀自己,不是要去用一种,不是最值得尊重的办法去抢占别人的工作或者什么。这个特点与在杨振宁的身上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详细]

谈人生中的遗憾:基本物理学领域未尽全功

在基本物理学领域未尽全功可以说是杨振宁的一种遗憾。杨振宁认为,基本物理学最近这几十年有了长足的进展,可是未尽全功,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些领域里头,想要解决,到现在为止没有解决的问题,他对以后二十年、五十年会不会能够有大的发展也没有很乐观的信心。科学的发展永远是还有问题、还有更新的问题、更难的问题,这也是科学研究必然的一个规律。[详细]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正如杨振宁先生自己所说:“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自己觉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他的学术成就是世界的,更是对中国人的鼓励,给予我们无限启迪。

评论首页 >> >>查看所有评论

往期回顾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