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期2013年9月17日

■送礼焦虑症治疗方法

    有意识地改变个人看问题的方式    不要将人际关系问题与送礼相联系,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强迫自己改变处事习惯和道德原则。
    寻找周围的支持    向你值得信任的同事朋友们倾诉,把你的烦恼都讲出来,你会发现有很多人跟你有一样的遭遇,从沟通中知道别人的缓解方法。
   通过移情缓解焦虑    如果焦虑只是短期症状,程度也比较轻微,可以从事一些休闲娱乐活动进行移情,或者有意从事一些放松的训练。在导致紧张的送礼行为发生前听听轻音乐,或者在令你紧张的送礼对象面前把对方假想成自己的亲友等等。
    量力而行切忌攀比   对自己的经济能力及人际关系作出理性的评价,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来行事,换位思考对方是更重视亲情的交流还是礼物的价值,要把赠送礼物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去做,也可用短信、电话、电邮等形式来表达节日的祝福。
    专业心理咨询   当焦虑无论如何也不能缓解,并且出现程度较重的失眠、激动、沮丧等症状时,可以考虑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士,以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少量抗焦虑药,稳定一下情绪。

    有意识地改变个人看问题的方式

    不要将人际关系问题与送礼相联系,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强迫自己改变处事习惯和道德原则。

    寻找周围的支持
    向你值得信任的同事朋友们倾诉,把你的烦恼都讲出来,你会发现有很多人跟你有一样的遭遇,从沟通中知道别人的缓解方法。

   通过移情缓解焦虑
    如果焦虑只是短期症状,程度也比较轻微,可以从事一些休闲娱乐活动进行移情,或者有意从事一些放松的训练。在导致紧张的送礼行为发生前听听轻音乐,或者在令你紧张的送礼对象面前把对方假想成自己的亲友等等。

    量力而行切忌攀比
   对自己的经济能力及人际关系作出理性的评价,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来行事,换位思考对方是更重视亲情的交流还是礼物的价值,要把赠送礼物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去做,也可用短信、电话、电邮等形式来表达节日的祝福。

    专业心理咨询
   当焦虑无论如何也不能缓解,并且出现程度较重的失眠、激动、沮丧等症状时,可以考虑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士,以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少量抗焦虑药,稳定一下情绪。

■相关策划

编读往来

人民网要闻部出品
本期责编:杨彩娟(实习)
邮箱:shidian#people.cn (发信时请将#改为@)

扫描“人民视点”栏目二维码

点击查看往期“人民视点

送礼焦虑症蔓延 这个"病"怎么治?

分享到:

晋升、孝敬师长、求人办事……可以送礼的理由实在太多,几乎所有大一点的节日都有你来我往的送礼相伴,加之公款消费,送礼成为一种饱受诟病的“节日病”。送礼者和收礼者,则因为越送越贵重的礼物和各种复杂心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送礼焦虑症”。

送礼焦虑症,这病不好治

送礼焦虑症是指人们在临近节日期间为送礼事务焦虑担心的一种现象。节日本是经营社会关系的最好机会,无须再为送礼找借口,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不过,掺杂着种种欲求,送礼往往也让人患得患失:送谁不送谁、送多少,礼重了怕不敢收,礼轻了又怕表达不到位。

典型症状:送礼已不再是单纯的联络情谊,更被附加了种种利益关系,从而导致不少人因心理压力过大出现紧张、不安、情绪低落、失眠多梦,严重的甚至还可能产生注意力难集中、易激动、食欲不振等症状。

易发人群:内向型的人,平常不喜欢交际,应对能力差,对于通过礼品来联络感情或维系人际关系的事感到压力很大;道德价值评价高的人,道德感相对强烈,易对“送礼”产生抗拒感,为拉拢关系而送礼背离了自己的价值观,于是产生矛盾心理;过于在意别人评价的人,担心礼物不够时尚,送到亲朋手里对方是否喜欢;给领导同事的礼物怕禁不住比较,显得档次不够或过于老套。

受害者也是风气形成的“作恶者”

一项关于“送礼焦虑症”的调查,在参与的35868位网友中,74.57%的网友表示对送礼持无奈的态度,认为送礼已成为一种负担,但不能不送;53.72%的网友表示送礼的目的或原因是表示感谢或有求于人;20.78%的网友承认会给很多人送礼,已是家常便饭;声明从来不送礼的网友仅占5.71%。

送还是不送,这是个问题

正方:送吧,送吧,人总要学会慢慢长大。猫猫:一有机会就要送,不送还真不行。寒冬:这个很难讲,主要看单位的氛围吧,如果大家都送了,个人也只好随波逐流了。

反方:不送,不送,我坚强得像石头一块。暴力熊:送短信算不算?Thyme:记住,这种送礼的单位不待也罢! 现在的社会不同以往,父母们都是以前计划时代的观念,那个时候不送不行的!不过现在是凭本事吃饭的时代,只要你把工作出色完成,我想这就是送给上司最好的礼物!

全民皆为送礼狂,以“礼”相见是常态

焦虑也非官员专利。当官怕接待,百姓怕过节,小孩愁攀比。过节了,不给上级单位送点土特产弄张消费卡,不请领导吃顿饭,不给老师送点礼,如何踏实得了?放假的好心情,焦虑在了送礼上。

官场暗藏晋升送礼焦虑症

不少公职人员假节日之机公款送礼,润滑关系、打通人脉,为寻租铺路。陕西“表哥”杨达才受审,就说其500多万元的来源不明财产,是“过年过节下属或者同学送礼”,节日送礼暗藏的腐败之严重,由此可见一斑。[详细]

职场蔓延送礼焦虑症

双节临近,职场白领却还在为一件大事左右为难,那就是给老板、客户送礼。深谙人际关系重要性的他们当然了解,处理好与上司的关系和自己日后的职场升迁紧密相连,而和客户打好交道才能保证自己的业绩水平。送还是不送?送轻还是送重?送到家还是送到人?这一连串的问题让平时在老板、客户面前谨小慎微的职场白领心力交瘁。

家长患开学送礼焦虑症

每到教师节,被送礼这件事折磨的家长们,常常在网上发文控诉教师节变成了“送礼节”。送的礼物五花八门,从吃的、穿的、用的,到豪华宴请老师甚至老师全家。家长的送礼技巧更是包罗万象,直接拿到学校的有之,以“聊聊孩子近况”约出来送的亦有之,一位教师告诉本报记者,现在更有家长把礼物放在商场寄存柜台,让老师自行领取。[详细]

普通百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婚丧嫁娶、升学毕业、节日庆典,名目之多,礼物之重,送礼让人不堪重负,早已是普通百姓的感同身受。节日承载的意义,原本在于情感联络、价值共享,是文化认同的符码。可“攀比式送礼”,成了节日“重头戏”,却在冲淡节日的本义。[详细]

送礼之风为何为此之盛?

送礼是维护关系的手段

传统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因为中国的圈子文化,亲人、熟人、生人是不一样的。就拿做生意来说,亲人是不求回报的;熟人则以情感支配回报;而生人则是不带情感的算账。由此,送礼具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把生人变成熟人,甚至把熟人变成准亲人,从而带来交换准则的变化。[详细]

送礼是民众的情感依赖

从民众的心理讲,百姓为什么对送礼头疼,是因为害怕不送礼自己会吃亏,而且这种吃亏还无法挽救。不给老师送礼,自己的孩子被歧视怎么办?不给医生送礼,手术不用心怎么办?不给主管官员送礼,他以检查或者监管的名义刁难你怎么办?[详细]

送礼,是风俗沿袭还是例行事务?

如今,送礼俨然逾越了礼节范畴,成了例行事务,而非风俗沿袭。它重分量、讲排场、比阔气,已演变成奢靡歪风的掠影。跟风式地送大礼,看似能体现诚意,却未必能折现为“情感分量的增重”。当民众情感表达陷入“送礼依赖”,这也是对感情的物化。它非但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助长攀比、挥霍风气,与勤俭美德背道而驰。[详细]

过节送礼谁受益?

送礼焦虑催生“天价礼品”

“送礼焦虑”,将香水、酒、包等的销量推向了新高,而大闸蟹、茅台酒、月饼、天价烟,也都加入了礼品大军,价格屡创新高。此外,愈演愈烈的送礼现象,更使得礼品行业水涨船高,礼品包装越发精致,月饼要用金银配,酒瓶几乎做成了收藏品,榨菜也要用老坛才够“正宗”。[详细]

攀比式送礼冲淡节日文化内涵

送礼潮汹涌袭来,无疑是对节日人文内涵的侵蚀。民俗学家邓迪斯曾说:日常生活中,时间线性流逝,而节日是这直线上的刻度,有了度量,时间才有意义。节日承载的意义,原本在于情感联络、价值共享,是文化认同的符码。可“攀比式送礼”,成了节日“重头戏”,却在冲淡节日的本义。[详细]

送的是礼,累的是心

官员为接待喝酒焦虑,商人为“公关”焦虑,孩子为给老师送礼焦虑(老师为收不收焦虑)……在焦虑中,身体健康受损,人和人的情感变味,社会风气变质。谁没有“求人”时候,上至高官下至平民,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无不感到“很累”。[详细]

焦虑的背后是“潜规则”横行

接待方面,“接待就是生产力”;送礼方面,“谁送了不知道,但谁没送知道”;“公关”方面,“多一分感情维护,少十分下绊子的风险”。焦虑的背后也充满悖论——以请客喝酒为例:请客的不想喝,被请的也不想喝,喝多了大家都痛苦,但又都要个“面子”。这个“面子”的本质就是“四风”。[详细]

全民行动,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去年12月中央出台“八项规定”,随后出台各个相关通知,送礼之风逐渐刹车,礼品市场受到一定程度冲击。自8月份以来,中央纪委常委会会议即明确指出,当前,要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一个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中秋和国庆佳节。这样的禁令,无疑给公款送月饼、送节礼戴上了“紧箍咒”,不仅月饼遇冷,各种聚会、送礼等也都“消停”了不少,节日真正回归了亲人团圆的本真。

高端月饼遇“滑铁卢”

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与往年同期相比,月饼市场却显得有些“冷”,总体销量降两成,千元月饼很少见。往年,高价月饼凭借各种登峰造极的营销噱头,成为媒体焦点,但今年市场的关键词却是降价和优惠,小小的月饼反映了政策调整对行业的影响。[详细]

中央叫停送礼风,奢侈公款送礼有改善

风得到改观后,如何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成为民众的最大期待。 今年以来,中央的决心,中央的带头,让“八项规定”逐级逐步落实。某县委书记谈到,“八项新规”来了,整顿“四风”动真格了。风气大变,豆浆替代了酒浆,思想交流取代了碰杯交情。一顿饭半小时,宾主皆安。[详细]

最该焦虑的是正事

什么事最应该焦虑?那就是正事。官员操心民生,关心发展;学者为学术愁肠百结;商人致力于产品创新;学生想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自己职责范围的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焦虑自己最该焦虑的,才是发展正道,才是好风气。[详细]

健康新风仍需倡导

禁令虽然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但要持续下去,光靠领导重视、纠风和查处还是不够的,要从更深层次、更广泛层面去改革和治理。一方面要从文化层面上引导,让人际关系恢复正常、健康的发展,而不是像过去奢侈送礼时体现的物欲、庸俗的状况;另一方面,要从制度入手,系统解决问题,而不是将在杜绝公款吃喝或送礼中省下来的钱,用到了其他类似的目的上。[详细]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让人反感和焦虑的不是送礼本身,而是以送礼为名的利益期待和利益输送。

网友留言 >> >>已有 34 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昵称:
  • [网友] 发表评论:

    回归人性本质好

  • [网友] 发表评论:

    送礼累。

  • [网友] 发表评论:

    近日,在人民网的《人民观点》栏目看到第82期“送礼焦虑症蔓延,这个‘病’怎么治”的文章,文中讲到,现在晋升、孝敬师长、求人办事……送礼的理由实在太多,几乎所有大一点的节日都有你来我往的送礼相伴,加之公款消费,送礼成为一种饱受诟病的“节日病”。送礼者和收礼者,则因为越送越贵重的礼物和各种复杂心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送礼焦虑症”。其实,不管是送礼者还是收礼者,送的是礼,收的是礼,累的却是心。送礼者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送谁不送谁、送多少,礼重了怕不敢收,礼轻了又怕表达不到位;收礼者则会为收不收而焦虑,收了会心存不安,。去年12月中央针对节日送礼风出台“八项规定”,随后出台各个相关通知,送礼之风逐渐刹车,礼品市场受到一定程度冲击。拿今年中秋节为例,全国月饼销售较往年“降温”,“天价月饼”等礼品纷纷降低身段,过度包装少了,平价礼渐成主流。让我们全民行动起来,为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八项规定”,从上而下坚决抵制“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不良风气。

  • [我是一片云] 发表评论:

    大家都不送...送就成了不正常...当然家人除外...不以礼物的价值贵贱来看....心意才最重要

  • [网友] 发表评论:

    今年中秋节有所收敛,很不容易。应总结。但送礼方法多样化、隐蔽化。月饼只是道具,值不了几个钱,但夹带的东西才贵重。不送公款,私款也少不了。送礼不是情商,一般都是给上级送,从未有给普通老百姓送。送礼折射出来的是多方面的信息,在治理上是系统工程,不能治标不治本。

  • [网友] 发表评论:

    我以为反对送礼,是反对慷国家之慨,拿公款送礼,是一种钱、权交易的腐败之风,党中央反对的是这种送礼。至于家人、朋友之间,逢年过节礼尚往来也无可非议,因为它与“四风”无关。败坏党风的送礼,之所以不见好转,是力度不够。只谈“严谨”,无可操作性,只要加一条:“凡是违反规定,从丢乌纱到丢脑袋必丢一样”,真发现真处理,肯定能刹住此风。

  • [网友] 发表评论:

    送礼以负于了新的内容,不可不认真对待。

  • [人到中年] 发表评论:

    中央强调将权力关到笼子里,让送礼的人得不到应有的便宜,送礼的自然就少了,中央在坚持抓相信,社会风气会越来越好的。

  • [网友] 发表评论:

    谁让你送了,送礼的人也是别有企图。

  • [网友] 发表评论:

    我个人能建议杜绝送礼,有本事,有能力等何必送礼,除非你、、、、

往期回顾

prev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