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來論:尊重孩子,以智慧應對“打煙牌”
近來,一種叫“打煙牌”的游戲在小學生中逐漸流行開來。孩子們放學后會相約“打牌”,為了研究“煙牌”也會跑到商鋪觀察香煙盒,還會為了收集“煙牌”四處翻垃圾桶。
對於“打煙牌”,有的家長覺得不必太緊張,小孩子湊到一起“打牌”也是一種社交,總比窩在家裡打游戲強,起碼不傷眼睛。但也有家長對此感到擔憂,小小年紀就對香煙品牌和價格“了如指掌”,難免會對吸煙產生好奇心,到處撿煙盒也不衛生。兩方觀點各有道理,本質上都是為了孩子們能夠健康成長。
其實,無論是“圍追堵截”,還是“放任自流”,都不是最優解。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勒令叫停,不僅不能治標,也不能治本。如果任由未成年人過度關注香煙信息,也確實存在隱患。猶記得,上世紀70至90年代在孩子們中間流行的“打紙板”游戲,曾給許多人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憶。鑒於此,“以疏代堵”“去煙留牌”,正確引導孩子參與課余活動,更能有溫度、有智慧地化解“打煙牌”背后的問題。
小學生的游戲中出現“香煙”這個關鍵詞,任誰都會先“眉頭一皺”,家長和學校也難免“心頭一驚”。事實上,所謂的“打煙牌”與“吸煙”無關,而是將煙盒折成長方形的“牌”,再通過手掌拍地產生的氣流將卡片翻面,如果成功就可以將“牌”拿走。
在孩子中自發形成的“打煙牌”游戲,雖然初衷並無惡意,但也不能任由其肆意發展。過度沉迷“打煙牌”以后,孩子們可能會在私下“交易煙牌”,甚至偷偷購買香煙等等。因此,不妨將健康有益的內容制作成“牌”來代替“香煙”,比如通過動物的食物鏈來規定牌的等級高低等等,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從科學的角度看,孩子的成長本就與游戲密不可分,他們可以在游戲中學會遵守規則、學會接受輸贏、學會如何與他人交往。因此教育管理也需要溫柔的智慧:要先俯下身,拿出平等的態度尊重孩子,在此基礎上再輔以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正確認知游戲,遠離不良信息的侵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