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讓“科技范”助力春耕“加速度”
——“抓好春耕春管”系列評論之二
田疇染新綠,農事催人忙。時下正值春耕春管時節,在田間地頭,隨處可見農民忙碌的場景,處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春耕備耕,農機先行。當前,越來越多的科技要素向田野聚集。在黑龍江鶴崗興安區,一台無人駕駛的現代化大馬力農機,通過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在田間穿梭,進行耙地作業﹔在湖北棗陽熊集鎮后營村,農戶熟練地操作著一架載有100斤肥料的無人植保機在麥地上空來回穿梭,進行施肥作業……地上跑的北斗導航翻耕機,空中飛的無人機等一系列自動化程度高、精准作業能力強的智能農機裝備紛紛上陣,成為農民種糧好幫手。據預測,今春全國將有2300多萬台(套)拖拉機、耕整地機具、播種機及水稻育插秧機等農機裝備投入生產作業。先進農機裝備既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減少了生產成本,又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更是成為糧食連年豐收的重要保障。
興農強農,人才是關鍵。“多干一些”“抓緊干”,是廣大農技人員的口頭禪。今年立春以來,全國累計已有近25萬名農技人員奔赴田間。“按照以前的化肥使用量,需要購買50噸化肥,今年在農技員的指導下少買了百分之十六的化肥。”廣大農技人員走出實驗室,深入一線,在田間地頭與時間賽跑。他們開展送技術上門服務,聚焦各種“疑難雜症”,現場“坐診”、精准“揭榜”,通過面對面地授、手把手地教,不僅幫助農民在生產上開源節流,更是化解了數不清的難題,切切實實提高了農民科學種田的知識技能和水平。實踐証明,廣大農技人員從農民的切身利益出發,站在農民的立場去想問題,一心為農民排憂解難,田間地頭必能結出富裕之花,豐收之果。
時至今日,農業生產已逐漸告別“靠天吃飯”。無論是從農民熟練掌握各種“新農具”,還是對農業科技知識的掌握、運用,主體都是農民。這就需要廣大農民具有一定的科技素養,才符合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的創新要求,這是一個學以致用的過程。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實際,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及時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科技培訓。同時,要通過網絡平台,及時發布各種農業科技知識。事實上,許多地區早已開始全面推行農民“點菜”、培訓機構“配菜”、專家“上菜”的精准培訓模式。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激發出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現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真正讓農民學到自己想擁有的實用技術,挑上科技增收致富的“金扁擔”。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挑穩挑好科技這一“金扁擔”,必須做到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牢牢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我們才能在倉廩殷實、糧安天下的大道上行穩致遠。
推薦閱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