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網三評“蹭流量”之二:追逐暴利,罔顧倫理

嵐 山
2024年03月26日08:23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信息時代,熱點洶涌,流量湍急。於是乎,一些人動起了“歪腦筋”、打起了“小算盤”,在迷信“流量至上”中淹沒了理性、喪失了底線。他們罔顧傳播倫理,冒充當事人開直播、賺打賞,即使“在傷口上撒鹽”也恣意妄行﹔他們罔顧人文關懷,圍堵受害者家人求關注、博眼球,絲毫不顧忌法律法規、公序良俗。更有甚者,編造故事、炮制謠言,隻為把“潑天的”流量“吃干榨盡”。

平心而論,一個話題有了熱度,自然就容易發酵。倘若只是為了挖掘真相、補充信息,這樣的內容創作也有其可取之處。然而,時下的一些流量“衍生品”,早已背離了事實本身,不僅助長了粗制濫造的風氣,而且把網絡環境搞得烏煙瘴氣,刺激了公眾的情緒,傳遞了錯誤的價值,造成了極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蹭流量“無底線”、說瞎話“無遮攔”、帶節奏“無原則”……難看的“吃相”背后,潛藏著再簡單不過的邏輯。在這些社交平台賬號運營者的眼中,蹭流量就是一門“穩賺不賠”的生意。首先是門檻低,隻要“傍”上名人、“蹭”上熱點,就能快速吸引粉絲。什麼資質、機制,什麼昵稱、規則,統統不重要。其次是高收益,“流量即金錢”,隻要能讓觀眾“點贊、轉發、評論”,自然就可以用來變現。如果能再夾雜上點“內幕”“獨家”“爆料”,簡直就會賺得“盆滿缽滿”。再就是不用負責任,即使被盯上,隨便換個馬甲就能卷土重來,“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哪裡有流量就往哪裡鑽”。

不難發現,機制不健全、規則不完善,是蹭流量行為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在這方面網絡平台可謂難辭其咎。該嚴管的准入規則形同虛設,該審核的內容置若罔聞,該斬斷的謠言任其滋生,自然就會讓丑惡的、虛假的、庸俗的流量大行其道。從花錢買熱搜,到水軍刷熱點,再到搭車蹭熱度,平台的漏洞不應該是網絡生態的“窟窿”。有必要認識到,平台是流量的入口,蹭流量的行為看似可以造就短期“繁榮”,實則飲鴆止渴,加劇的是質疑與焦慮,傷害的是信任與黏性。將真正優質的內容推送到用戶身邊,把無底線蹭流量的行為從公眾視野中剔除,網絡平台絕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必須承擔起相應的主體責任。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流量亦然。誰把流量當作操弄的“玩物”,將輿論視為牟利的“工具”,誰就會栽跟頭、受反噬。無論是什麼時代,不管是什麼載體,“內容至上”都要大於“流量至上”。杜絕“寄生”,斬斷“黑手”,防止“蹭流量”,監管要有力,平台要給力,用戶要齊心協力。惟其如此,才能讓流量既不枯竭,也不決堤。

相關鏈接:

人民網三評“蹭流量”之一:喪失底線,敗壞風氣

人民網三評“蹭流量”之三:清朗網絡,斬斷惡流

(責編:仝宗莉、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