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藝起評

人民藝起評:透過《繁花》看王家衛演繹港式上海夢

李 飛
2024年01月10日09:00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近期熱播的王家衛執導的第一部電視劇《繁花》,以其極具風格的形式與跨界特色引起廣泛關注與討論。一個香港電影導演執導一部反映上海九十年代上海灘的電視劇,本身頗似香港文化界前輩黃霑在未去過黃浦江便為《上海灘》寫下“浪奔浪流,萬裡濤濤江水永不休……”的名場面。在這種跨界之中,王家衛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譜寫著港式上海夢。

電視劇《繁花》講的故事盡管發生在九十年代的上海,但正如劇中伊始的畫外音回憶所提示的,其再現的並不是上世紀經歷改革開放大潮的上海,而是跨越時空的上海夢。上世紀九十年代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使得各市場主體投身其中,各顯神通。人物之間的關系、情感也都圍繞著名利、地位展開,人物關系充滿依附與算計,在故事的敘述中,上海灘的故事繼續重演,隻不過《繁花》中上海灘的名字變成了黃河路,周潤發、趙雅芝們愛恨情仇變成了阿寶——寶總的蛻變史,昔日江湖仇殺變成了金融上各種暗戰。這樣一來,電視劇《繁花》同那些同樣反映改革開放企業家的作品《天道》《雞毛飛上天》等區分開來。在這種懷舊的敘事之中,王家衛與其說表現的是“霓虹養眼,萬花如海”的黃河路的寶總們,不如說以香港導演更熟悉的九十年代的燈紅酒綠來詮釋獲得接續民國上海灘之名的黃河路。也正是在這種上海——香港的雙城故事之中,王家衛尋找到他的所長。

創作方式上,王家衛以其王氏電影化的方式來譜寫港式上海夢。該劇改編自金宇澄2012年發表於《收獲》雜志的長篇滬語小說《繁花》——該小說曾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一度被批評家推崇為史上最好的上海小說之一。金宇澄從小生活在陝西南路的洋房,后成為《上海文學》編審,這也造就小說《繁花》極具地域特色、可讀性與節奏感強等特點、文本層面這些“小說性”特點,也使得以編劇為中心的影像改編困難重重。王氏電影化的創作方式,則是在電影本體論意義上對小說原著進行拆解、重組,以電影語言方式進行結構。在理清人物關系基礎上,王家衛讓上海人胡歌、唐嫣等演繹著九十年代他們父母輩曾經的故事。

用演員們的出色演繹來填補他的港式上海夢。飾演寶總爺叔的游本昌,則基於多年對角色的理解,將原本躲在暗處有些猥瑣的形象,演繹成為一個飽經風霜、老謀深算,生意經通透且臨危不亂的商場老將。在王家衛的這種港式上海夢中,也調整著與傳統上海夢敘述的關系。類似《花樣年華》《重慶森林》《東邪西毒》《2046》等之中,王家衛聚焦的都是那種稍縱即逝的情感經歷,並將之美學化。《繁花》之中寶總本身也被設定成為一個“情場浪子”——出於種種原因,游走在玲子、汪小姐、李李等之間。而對於初戀蓓蒂一往情深,則是基於某種懷舊的共同經歷,正如獨白所言“我記得小時候,我和蓓蒂喜歡爬到我家附近的東正教堂上面,看天上的雲,地上的樹。時光如水,把人帶來,又一並帶走了……”由此可見,在電視劇《繁花》中王家衛選擇了妥協與折中,一方面保留對白月光一往情深,另一方面也不妨礙其萬花叢中過。

王家衛用精致的畫面、電影的節奏對上世紀九十年代市場經濟的弄潮兒——阿寶們生活史進行了再現,並以其風格化的港式上海夢的方式講述了這段故事。這種方式並不讓人感到違和,因為這種表達,把市場經濟的弄潮兒們的自信乃至自戀的精神面貌呈現給了觀眾。

(責編:徐玉涵、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