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乘勢而上,揚帆海洋經濟戰略新要地
日前發布的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全國海洋生產總值2.3萬億元,同比增長5.1%,佔GDP比重為8.2%,海洋經濟復蘇態勢強勁。其中,國內海洋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4.4%,三大造船指標新承接海船訂單量、完工量、手持訂單量同比分別增長66.9%、13.2%、34.6%,海洋貨運量、客運量同比分別增長40.7%、32.4%,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交付訂單金額為上年同期的4.2倍……在全國經濟運行一季度開局良好整體大盤中,海洋經濟的發展同樣積極因素增多、企穩回升。接下來,我們要乘勢而上,在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新航程上務實進取,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揚帆戰略新要地。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必然離不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我國海洋生產總值穩步提升,港口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累計建立各級海洋保護區270余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也為經濟整體運行戰勝驚濤駭浪、回穩向好作出了重要貢獻。比如,一季度江蘇、福建實現海洋旅游收入同比分別增長54%、42.9%,有效激發了兩地消費活力﹔再如,一季度在建和新開工海上風電項目總規模比上年同期翻一番,天津港集團建成全球首個全物聯網集裝箱碼頭,有效發揮了投資關鍵作用。海陸兼修、陸海統籌,我們方能拓展擴大內需的空間、豐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維度。
連通世界、促進發展,海洋經濟在科技創新和對外貿易方面同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不久前智能型無人系統科考母船“珠海雲”正式交付使用,渤海墾利6-1油田4座智能化無人平台順利投產,超級工程、大國重器向深海挺近,展示出海洋事業對科技創新的巨大吸引力﹔一季度沿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2.8%,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5.5%,中遠海運全球投資經營碼頭59個、完成洋浦港鋪設航線13條,杭州水處理中心成功簽約了阿爾及利亞30萬噸/日海水淡化項目,海洋經濟正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展示出依海富國、以海強國的巨大潛力。按照“十四五”規劃的部署積極拓展海洋經濟發展空間,必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
向海圖強謀振興,每年養殖海水魚2000余噸的遼寧天正集團,在大黑石養殖基地內讓從海洋牧場轉移來的優質魚類陸地越冬﹔大海深處建糧倉,粵西湛江205個重力式深水網箱和2個半潛式桁架智能養殖平台加快建設,網箱養殖正闊步走向深遠海。一季度,我國水產品進出口額同比增長10.8%,海洋原油、海洋天然氣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8%、6.5%,一條條蓬勃向上的曲線背后是政策的接續發力、各地的創造落實。盡管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國內需求仍需提振,但隨著各項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加速融合,海洋經濟向好勢頭有望延續,高質量發展定會再上新台階,為海洋強國建設、海洋事業發展夯實根基、打造新的機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