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兩會前瞻系列之五
人民財評:以更大力度支持民企穩預期提信心
“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企業有困難的時候一定要第一時間出現,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新年以來,多地政府部門負責人深入民營企業摸事情、問需求、解難題,亮明態度力挺民企。有媒體梳理發現,31個省份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重點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為民營企業發展注入信心和動力。
民營企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國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和90%以上的企業數量。最新發布的《中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2)》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已有4457.5萬戶,佔全部企業數量的92.1%,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專利申請數佔比82%,快速增長的民營企業,不僅為吸納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更成為促進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應該看到,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三重壓力疊加外部不確定性,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越是在這樣的時候,越需要保持定力、增強信心,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更好發揮民營經濟對穩增長促創新保民生的重要作用。
提振民營企業信心,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是基礎。黨和國家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是明確的、一貫的,而且是不斷深化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把“兩個毫不動搖”作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提出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這為民營企業安心謀發展吃下定心丸。牢牢把握“兩個毫不動搖”,要繼續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機制,在重大規劃、重大項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動中積極吸引民營企業參與。讓民營企業走向更廣闊的發展舞台。
提振民營企業信心,優化發展環境是關鍵。如同一棵樹苗茁壯成長,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營商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近年來,我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民企發展拓展全新空間——2022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4.2萬億元,以實打實的“真金白銀”助力企業輕裝上陣﹔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市場主體數量躍升至1.69億戶。優化營商環境沒有完成時,隻有進行時,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因應時勢變化釋放政策紅利,才能為民營經濟可持續發展厚植豐沃土壤。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企業在推動發展、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和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立足新發展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民營企業發展充滿機遇、大有可為。以更加務實的舉措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助力民營經濟穩預期、提信心,鋪天蓋地的民營企業定會勇於技術創新、勤於開拓市場、敢於擴大投資,在新時代開創新作為、書寫新篇章。
相關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