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加大基础研究“补短板”力度
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近日发布的《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27956.3亿元,再创新高,较上年增长14.6%,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R&D经费投入强度(与GDP之比)为2.44%,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从《公报》可以看出,我国R&D投入继续呈现大体量、高增长特点。投入规模稳居世界第二,近年来的R&D经费年均增速明显高于主要发达国家,2021年2.44%的投入强度水平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3位,也超过不少创新型国家。可以说,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向好,也得益于较快增长的R&D投入,为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研发活动体现科技创新的过程,其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用于研发活动的经费支出,则体现着对科技创新事业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和创新活动自身的活跃程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与此同时,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基础研究经费增至十年前的3.4倍。支持创新的力度逐年加大、屡创新高,体现出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有力支持创新活力更加澎湃、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有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以科技强国建设为目标牵引,我国科技投入由“大”到“强”仍存在不少制约因素,实现科技创新发展各项规划目标、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仍需付出艰苦努力。尤其是在基础科研领域,快速增长的基础研究经费为我国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巨大作用,国际排名第二位的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规模,凸显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基础研究经费在研发经费中的比重仍有很大差距,企业研发经费中基础研究占比则更低。为了有效支撑基础研究“补短板”,破解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和基础工艺能力不足等难题,突破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根本性改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必须进一步加大基础研发经费投入的强度和水平。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总开关”,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源头支撑。对基础研究的重视,要放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上来看待。要在继续保障R&D经费投入总量稳步增长同时,进一步加强政府资金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原始创新,从而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扎实有力保障,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增添更强动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