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凝心聚力開好局,接續奮斗穩中求進
近期,31個省(區、市)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均已出爐:排名前兩位的廣東、江蘇兩省GDP規模突破12萬億元大關,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中有8個省份GDP規模超5萬億元,22個省(區、市)GDP規模超2萬億元……從整體上看,2022年我國經濟總量再上新台階,GDP突破121萬億元,同比增長3%。
這是一份實實在在的成績單,更是我國經濟社會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盡管受到多種超預期因素的影響,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扎實推進各項穩定經濟大盤的工作,各省份經濟的強勁表現印証了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凸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截至2022年底,我國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35.5萬家,較上年增加5.7萬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32.4萬件,同比增長21.8%﹔2022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4%,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8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8.9%,快於全部投資13.8個百分點……隨著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獲得突破,科技成果轉化成效不斷加快,相關供應鏈產業鏈延伸完善,我國在太陽能光伏、風電、半導體照明、先進儲能等領域的產業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車產銷已連續8年位居全球第一。科技含量高、滲透力強、經濟效益好的新興產業不僅有力地推動了地方經濟增長,更已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
隨著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穩中求進”的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實落細。2023年年初,各經濟大省搶時間、抓機遇“開年即開跑”,通過重點項目抓投資,千方百計促消費,穩量提質促外貿。同時,各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支持企業強研發、擴產能、拉滿弓,為企業提供高效服務,打好系列政策“組合拳”,力爭實現一季度“開門紅”。
2023年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各地要切實貫徹,保持支出強度,帶動有效投資,促進產業升級,接續助企紓困。同時,要發揮好政府投資的“杠杆效應”,引導鼓勵社會投資,為穩增長奠定堅實基礎。穩增長、穩就業、穩收入是有機統一的,能夠擴大和帶動社會有效需求,持續推動消費市場復蘇,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各地各部門務必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將責任落實到位,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發揮應有效力,鞏固經濟恢復回穩的良好態勢,為實現2023年經濟發展目標貢獻合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