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為和平利用太空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望海樓)

■ 張保淑
2022年07月06日05: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近期,中國計劃開展的“空間太陽能發電技術實驗”,受到國際社會熱切關注,被外媒譽為“引領世界清潔能源領域變革”。中國此次實驗,或將為人類大規模生產和傳輸太空綠色能源探索出一條全新路徑。

  浩瀚的太空是資源豐富的寶庫,航天事業的發展是通向這座寶庫的橋梁。近些年,中國加速推進空間科技創新,在航天領域取得一系列舉世矚目的成就,積極與世界分享中國航天成果,堅定維護外空安全,為人類和平利用外空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是和平利用外空的引領者。為持續推進人類和平利用外空,中國近年來積極倡導在外空領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1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主旨演講時提出,“要秉持和平、主權、普惠、共治原則,把深海、極地、外空、互聯網等領域打造成各方合作的新疆域,而不是相互博弈的競技場”,為人類和平利用外空指明了方向。當年11月,第七十二屆聯大負責裁軍和國際安全事務第一委員會會議通過“防止外空軍備競賽進一步切實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兩份安全決議,中方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被載入其中。這充分表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高度契合人類維護外空共同安全、和平利用外空的美好願望,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今年1月發布的《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首次提出在外空領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深化了人類和平利用外空的內涵。

  中國是航天造福世界的貢獻者。依托不斷增強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中國航天實現了“高分”察地、“北斗”導航、“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神舟”飛天等航天壯舉﹔建成和正在建設風雲衛星星座、高分衛星星座、北斗衛星星座、天宮空間站等一批航天基礎設施……其中許多航天設施不僅服務中國,還為全球提供全天候服務。

  中國是航天國際合作的推動者。“獨行快,眾行遠。”中國始終秉持航天事業是人類共同事業的理念,堅持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發展的基礎上,深入開展外空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據《2021中國的航天》白皮書,2016年以來,中國與19個國家和地區、4個國際組織簽署了46項空間合作協定或諒解備忘錄,攜手開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等領域國際合作,其中包括基於中國“北斗”“天宮”“天問”等任務的合作項目。2019年6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共同發布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的第一批項目入選結果,共有來自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入選。這意味著,“天宮”成為國際航天合作的重要載體。中國開放空間站,被聯合國相關官員盛贊為“全球共享太空”的一個“偉大范例”。2021年11月,“天問一號”探測器“祝融號”火星車與歐洲空間局“火星快車”軌道器成功開展在軌中繼通信試驗,書寫了中歐並肩開展深空探測的佳話。

  中國是外空安全的維護者。在空間科技不斷造福人類的同時,卻有個別國家執迷於外空武器的研發和部署。近年來,美國固守冷戰思維,謀求外空的絕對軍事優勢,將外空界定為“作戰疆域”,成立“太空軍”、拋出“軌道戰”戰略、頻繁組織外空作戰演習,持續推進外空武器化、戰場化,還長期消極抵制外空軍控協議,不斷強化與盟友的外空軍事合作,對人類社會構成嚴重的安全威脅。作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中國開展外空活動,不但遵守國際法、信守國際承諾,而且在國際社會呼吁和倡導和平利用外空,堅決反對外空武器化和外空軍備競賽,為維護外空持久和平與安全做出了應有貢獻。

  星辰大海,逐夢九天。有著古老飛天夢想的中國,正闊步行進在建設航天強國的征途上。立足本國、胸懷世界、聚焦和平的中國航天夢,將助推人類實現和平利用太空之夢。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責編:岳弘彬、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