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為文化創新注入時代新活力
氣勢磅礡的膠東大鼓、光影迷離的濟南皮影、空谷幽蘭的昆曲……文化和旅游部近日開展的“雲游非遺·影像展”帶領人們在光影中感受非遺魅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物“活”起來、“火”起來。相較於傳統“曲高和寡”的刻板印象,活起來的文物更討人喜歡,也能更好賡續優秀傳統文化。
文物見証了時代變遷,承載著文化傳承,也維系著民族精神。而激活文物的內在價值,讓文化遺產融入百姓生活,就要對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樣,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擺脫束之高閣的命運,在大浪淘沙中展現出新的美好與遠方。
以《上新了·故宮》為例,諸如“紫禁城的學霸”“皇帝的秘密花園”年輕化的表達生動活潑,沒有減損文化意蘊不說,也賦予文物更多當代感,讓文物年輕起來,有利於人們探尋故宮珍藏寶藏和深厚歷史文化。
如今,傳統文化創新已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態勢。說起文物影像,不再是傳統有著年代感的呆板嚴肅,而是活潑俏皮起來﹔談起博物館藏,不再是守在深閨的靜置陳列,而是走進尋常百姓家﹔想起國風、國潮,不再是小眾“抱殘守缺”,而是在文化市場引領風騷。因此,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關注歷史本身不可或缺,更好結合現實需要也至關重要。
文化因創新而輝煌,文物因賦能而精彩。文化傳承是為了民族培元固本,也能提升整個國家精氣神﹔相反,不尊重歷史文化、不善待傳統,就難以形成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良好氛圍,遑論文化發展、文化強國了。過往實踐表明,文化傳承離不開文化發展,文化發展才能促進文化傳承,而更好地傳承又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至於如何讓文物“出圈”、精彩,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就要創造者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平衡傳統與現代。時下,技術與藝術、美學與科學的深度融合,重構了文化生態、場景和發展模式,也為文藝創新發展拓展了更多空間。特別是以互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先進科技,為文化產品創新予以技術賦能,讓其“轉起來”“智起來”“動起來”。
而文化傳承離不開創新,也少不了守正。讓文物活起來,就要守正創新、塑形鑄魂。把握傳承與創新的關系,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守正,二者的同頻共振演繹了文化傳承發展的美好故事。
文化,因傳承而精彩,因創新而美好。文化事業蓬勃發展,離不開對歷史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不應局限於文物本體,更多的還要對其予以賦能,讓文物活起來,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注入時代新活力,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相關新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