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我是雲南的》讓鄉土文化煥發新魅力
近日,一段雲南傈僳族小伙錄制的視頻:“我是雲南的,雲南怒江的……”因其洗腦的旋律與自報家門式的歌詞在網絡平台走紅。
由此,在社交平台上,以家鄉及方言為主題,#全國各地來上分了#的熱門話題衍生出新一輪傳播熱度,全國各地網友爭相模仿,以同樣的方式介紹自己的家鄉。《我是雲南的》系列視頻也由最初的“地域梗”轉變成為了一種“承載和凝結鄉土情懷、弘揚和傳承方言文化”的新方式。
事實上,這樣的轉變並非第一次。近年來,互聯網上的“方言梗”層出不窮,特別是“方言版”防疫宣傳引發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民眾被別具一格的方言特色和有趣親切的話語表達所吸引,紛紛投身“方言梗”的二次創作和傳播過程之中,讓方言文化煥發出了時代魅力。除此之外,不止是方言,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網絡視頻同樣頗受歡迎,從李子柒和丁真的走紅現象中可見一斑。人們似乎越來越傾向於欣賞具有鄉土情懷的文化產品,也更容易被彰顯文化自信的真誠內容所打動。
其實,鄉土文化的“文藝復興”,除了故鄉的歸屬感的重新回歸,也是中國本土文化的融合發展的新階段,這種融合是建立在新時代人員交流更加方便、網絡平台進一步讓文化溝通成為可能的基礎上的。
鄉土視頻等文化產品不僅引起民眾情感的集體共鳴,更讓不同地域、不同方言、不同生活習慣的人們進一步了解彼此,認識到中國地域文化之美。同時,如何借助網絡熱度傳遞地區形象和特色文化也成為各地宣傳自己、發展旅游經濟的新課題。這是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的著力點,也是落實“文化數字化”戰略的重要機遇。地方應以自身特色文化為重要依托,找准特色區域符號,可以是美食風味,也可以是山水風景,更可以是風俗節日。在此基礎上,規劃長期試用的、從線上到線下、從內容到渠道等多個維度的傳播策略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體驗。
總而言之,《我是雲南的》視頻的走紅啟示我們:數字化將成為文旅產業“借船出海”的新風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