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人民藝起評

人民藝起評:以實際行動珍惜投身文物事業的奔赴者

陳之琪
2022年05月19日12:32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近日,山西省文物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了《文物全科人才免費定向培養實施辦法》,文件指出,山西將連續五年每年免費定向培養120名左右的文物全科人才。據了解,文物全科人才將通過高考進行“定向招生”、在針對性強的專門培養方案中免費“定向培養”、畢業后直接到縣(市、區)及以下文物保護事業單位定向就業……這種“免費定向培養方式”尚屬全國首例,諸多福利待遇和后續發展保障迅速引發廣泛關注討論。

凡是熱愛、都能報考,山西開出豐厚條件廣納人才、吸引年輕人投身文物領域,背后是其作為“文物大省”“考古大省”對專業人才的迫切需求。山西文物資源富集,現存不可移動文物5387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1處,位居全國第一﹔“十三五”山西考古成果頗豐,數百件出土文物將歷史縱軸從240萬年前的西侯度遺址拉至明清時期,涵蓋了整個人類文明史。但同時也須明白,讓文物“重見天日”僅僅是我們“萬裡長征第一步”,要想真正用好這些文物資源稟賦、讓文物“再煥新生”,充沛的“人才資源”更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

許多現狀表明,文物領域持續面臨“與時間賽跑”的挑戰,文物專業人才“接力奔赴”的責任使命重大。從現實角度出發,一方面,面對浩繁文物資源和大量保護研究等工作,如今不少文物工作者表示崗位“人手不夠”“隻能撿最重要的項目先做”,留下許多“來不及”的遺憾﹔另一方面,則正如一位古籍修復師所言,文物工作“不能浮躁、更不能急功近利”“要沉下心來做10年、20年”,這種“工匠精神”急不得、急不來。如此看來,創新定向培養方式的重心也正是在於讓更多青年人才得到更具專業針對性的教育指導,從邁入文物領域之初就展開“身心修煉”、提高思想覺悟。在學習鍛造中注重把握人才培養中的“急”與“緩”,讓青年人才肩負使命擔當、涌入文物人才隊伍,攜手破解歷史文明留下的“寶藏密碼”,更能彰顯文物專業人才培養的時代新義。

“在山西學考古簡直得天獨厚”“看到新政策我眼睛都直了”“甚至想回爐重造”……新政策引發社會積極反響,側面展現出公眾對文物領域日漸高漲的熱情與關注度,一個更適宜文物事業拓寬發展的大環境正逐漸形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文物建筑”“考古學”在今天具備著徹底擺脫“冷門標簽”、成為“潮流專業”的巨大發展潛力。見証公眾熱情呼聲之余,我們也要冷靜看到,“首創性政策”落實通常面臨更大機遇和挑戰,這對於年輕考生而言,往往就是進行志願選擇時難以跨過的一道“心理門檻”——縱然“心向往之”、卻可能止於“望而卻步”。因此,新辦法要想真正促動一屆屆考生拋卻陳舊觀念、敢於熱情奔赴文物事業,就更需要后續政策持續發力,讓青年人才既得到真才實學,又能在專業崗位中心無旁騖、學以致用。

可以說,目前提到的“免費培養”“定向分配”更多地通過給出具體承諾以打消人才的“后顧之憂”、激勵匯聚人才﹔而要真正讓人才能夠真正成就事業,各方更要在后續政策的落地落實中扎實用力、久久為功。就比如,新培養辦法計劃本科培養中的“2.5年用於理論學習、1.5年側重於實踐教學”,4年裡如何充分運用多元教學方式,高效完成對人才從專業知識、理念乃至價值觀層面的輸出,其實就很考驗高校等方面培養提升人才的“后勁”,也是新政策“立口碑”的關鍵所在,隻有持續完善培養方案、確保人才培養效果,方能進一步保証政策行穩致遠。

文物要保持鮮活生命力,離不開新時代的專業人才、更離不開他們奔赴事業的滿腔熱忱。從長遠來看,不斷構建完善專業人才培養的“正向循環”,方能為文物事業蓬勃發展提供更充盈的源動力﹔以實際行動珍惜每一位投身文物事業的積極奔赴者,就是踏踏實實地完成對新時代文物事業最情意綿長的“告白”。

(責編:尹深、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