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警惕“代理維權”的二次傷害
一段時間以來,在多家社交媒體平台和財經論壇上,針對証券投資咨詢、期貨、券商等機構的“維權信息”層出不窮,引發不少關注。事實上,所謂“代理維權”,不過是以維權為名行敲詐之實,謀求非法獲利,萬不可輕信。
近年來,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在滿足大眾需求的同時,也產生諸如債務逾期、違約、收益不達預期等情況,而個人維權又存在種種現實困難,這就使“代理維權”有了可乘之機。媒體報道顯示,140家証券公司、81家証券投資咨詢機構和150家期貨公司全部成為了“假維權”對象,被騙子“碰瓷”,可見網絡平台上的虛假維權已形成有組織的黑灰產業鏈。
以“馬上聯系,及時止損”為餌,“代理維權”套路多。網上充斥的“代理維權”信息,主要包括“代理提供法律援助”和“冒充權威官方機構”兩種模式,前者的宣傳文案會對目標機構進行“曝光”,然后以個人投資者語氣介紹“上當受騙”,最后索賠成功的經歷﹔后者往往會以監管部門和權威機構口吻,告知投資者目前已出台多項支持“申請退款”的規定文件(多系偽造),兩者均會重點推薦所謂“代理團隊”和“官方機構”的聯系方式,“友情提示”投資者盡快向目標機構索要賠償和退款。
以“碰瓷”機構來非法牟利,“代理維權”一步一坑。首先,除目標機構名稱、損失金額和投資類型外,宣傳文案內容高度相似,純屬敷衍。其次,“代理維權”團隊大多自稱“某某法援”或“某某法務”,而不是正規從事法律業務的律師事務所。最后,“代理維權”人員會第一時間提到“將收取追回資金的XX%作為費用”,有些還提出要登錄投資者個人社交媒體賬號以便與目標機構聯系。一言以蔽之,此類“代理維權”就是通過收集投資者利益受損信息,“碰瓷”相關機構,或誘騙投資者支付“保証金”。非法“代理維權”涉嫌尋舋滋事和敲詐勒索,一旦查處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僅極可能將需要維權的人拉入泥潭,還會使他們面臨重要信息外泄等二次傷害。
打擊非法“代理維權”,多地監管部門近期出手整頓並提示風險。4月11日,浙江銀保監局、浙江省公安廳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防范金融領域不良代理投訴舉報風險 優化營商環境的通告》,打擊不良代理投訴舉報黑灰產業。北京銀保監局此前也提醒廣大投資者,警惕非法“代理維權”侵害,依法理性維護自身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投資者自身也應提高素養、理性維權,如發現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以同金融機構協商,可以向行業調解組織申請調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切不可病急亂投醫,被非法“代理維權”的花言巧語所蒙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