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來論

人民來論:發展“橋下空間”要更有“想象空間”

陳之琪
2022年05月09日14:11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橋下空間是城市公共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若缺乏有效持續的關注整治,就可能成為“被遺忘的角落”,滋生環境臟亂、亂堆亂放、違法開墾等無序使用的問題。不少事實表明,如果對“能不能用,誰能用、誰不能用”等問題缺乏明確指導,橋下空間很容易“退化”成某種“灰色地帶”,十分影響城市精神面貌。

經濟學中有個著名的“木桶理論”——“一隻木桶的裝水容量不是取決於這隻木桶中最長的那塊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板。”必須看到,隨著城市建設發展步入快車道,我們恰恰還需要在一些容易忽視的“短板”處下功夫。一定程度上講,隻有把“橋下空間”這類“城市細部”清理好、利用好,才能從細微處顯著提升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進一步為城市各方面發展蓄力蓄能。

可喜的是,近年來,已經有不少城市聚焦公共空間疏解治理,尤其為橋下空間“掃灰除塵”“深度清潔”。前段時間,北京市開展專項任務,清理橋下廢舊雜物、制定專門管理標准,完成100多處橋下空間整治﹔浙江嘉興市進行全市規模排查,整改了一批在橋下私建倉庫、私設工程項目駐地、私設個人居所等非法佔用行為,維護市容市貌和橋梁安全……在整改基礎上,不少地方還將橋下空間改造成停車場,有效解決市區內停車難題,獲得廣大市民點贊。

同時應當關注到,要想更好地探索發展橋下空間,城市治理者還要更有“想象空間”,方能積極回應居民群眾期待。有熱心網友曾在“領導留言板”留言提出,當地將橋下空間大多設為停車場,雖然是有效利用方式,但沒能提升城市檔次,認為“這是一種比較懶的解決方案”。市民對於公共空間整治利用有關注、有想法、有期待,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城市規劃建設不僅要致力解決一些長久存在的現實問題,更要基於公眾最新需求進行開拓創新、真正適應新時代城市發展。正如專家指出,城市治理不僅要關注物質空間,更要注重質量和內涵的全面提升,“追求內在的城市品質,提升建筑細部和使用舒適度等品質需求”,讓城市更好發展成為適合公眾休閑、溫馨活動的場所。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從因地制宜、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不同城市完全可以圍繞當地環境特色與人文風貌進行橋下空間的創新優化,將沉悶的“灰色地帶”拓展成多彩的“生活空間”,致力打造創意城市名片。有的橋下空間面積大、架空高,改造時植入“街區文化”,建設多元主題的體育公園、彰顯城市活力﹔有的橋下地帶常有人往來、環境相對安靜,搖身化作“橋洞咖啡館”,為匆匆行人帶來“小美好”﹔有的橋下空間相對開闊、環境宜人,修整后成為濱水綠地步道,宛若“鋼鐵森林”中的一塊綠洲。這些突破慣有思維的成功實踐印証了,隻有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不斷提高精細化水平,方能更好地繡出城市的品質品牌。

“城市即人”,一座城市要永保新鮮活力,離不開居民對城市的眷戀和熱情。如今面對市民對公共空間利用的創新思考與反饋,城市管理者、規劃者、設計者更應當積極重視、充分考量,攜手公眾相互啟發思路、共促城市發展。橋下空間改造雖然只是城市精細化治理的一角,但若善於在這個動態治理過程中不斷促進人與城市的和諧對話、更多融入實現公眾的想象創新,相信每一個“微改造”“精提升”都能給廣大群眾帶來更真切、更有溫度的獲得感、幸福感。

(責編:尹深、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