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體談:打破“冰強雪弱” 中國冰雪項目發展逐漸均衡
北京冬奧會已接近尾聲,在這場“冰雪盛會”上,中國運動員創造的驚喜數不勝數,在眾多非傳統優勢項目領域更是不負眾望,屢屢突破創新。
由於地理環境和冰雪文化等歷史原因,歐美一些國家在單板滑雪、鋼架雪車、自由式滑雪等項目上,處於長期壟斷地位。然而,在北京冬奧會上,中國運動員在這些非傳統優勢項目上卻捷報頻傳:蘇翊鳴實現了中國單板滑雪奧運金牌“零的突破”﹔男子鋼架雪車運動員閆文港摘得銅牌,這是中國選手首次登上該項目的奧運領獎台……中國健兒在非傳統優勢項目上,正在迎頭趕上,實現自我突破。
突破“冰強雪弱”,是一代又一代運動員接續奮斗努力所鋪就的。2006年都靈冬奧會,韓曉鵬摘得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金牌,實現了中國雪上項目在冬奧會上金牌“零的突破”。16年后,齊廣璞在北京冬奧會上以世界最高難度獲得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金牌。韓曉鵬在現場見証了齊廣璞奪金時刻,他驕傲地稱贊:“齊廣璞有一顆大心臟,頂住了壓力。”中國冰雪非傳統優勢項目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的艱辛歷程,這是中國歷代運動員在嘗試中一步步積累,現役運動員不斷磨礪自我、精進技術的結果。
突破“冰強雪弱”,離不開中國智慧與科學訓練體系的支持。國家通過不斷改善場地設施,助力非優勢項目取得突破。為了解決訓練場館這一難題,冰上項目訓練基地在北京落成,8萬多平方米的基地囊括了從競賽管理、通用體能訓練、專業訓練到醫療、食宿等綜合性應用,運動員訓練從此有了“家”。
在訓練方式上,引入先進管理經驗,通過引進國外杰出教練員進行執教,指導運動員的訓練,完善本國培養教練員體系,中國冰雪項目實現取長補短。在本屆冬奧會上,中國代表團共有來自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19個國家的51名外國教練。這些外國教練為中國冰雪項目帶來新的理念和新的活力,讓中國運動員能夠在自己國家舉辦的冬奧會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水平,也彰顯了中國“開放辦奧”的理念。除此之外,中國各個冬奧項目運動隊還和挪威、奧地利、瑞士、瑞典、芬蘭等十多個冰雪運動強國有其他形式深入的合作,包括運動員長期海外訓練和比賽,短期的訓練營等。
高科技的參與也為運動員的訓練成果錦上添花。國家短道速滑隊就曾採用導彈風洞來獲取每個姿態下的精確阻力值,從而找到最佳運動姿態,提高速度。在運動員選拔上,突破傳統,試水跨界跨項選才初見成效。鋼架雪車運動員閆文港,就是由跳遠選手跨界到鋼架雪車項目。經過5年多的訓練備戰,奪得了首枚冬奧會鋼架雪車獎牌。
本屆冬奧會上,中國冰雪非傳統優勢項目雖然進步顯著,但與其他國家仍然存在差距。但正如17歲跳台滑雪運動員小將彭清玥所說:“三年從0到奧運會,我們做到了!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越來越好!”中國冰雪非傳統優勢項目運動員一直砥礪奮進,必將走向越來越好的明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