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財評>>行業視點

人民財評:中國知網,正視問題解決問題的速度請再快些

張近山
2022年01月24日11:31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近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蘇少之收到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的兩份民事裁定書,法院依法駁回了《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知網”)的再審申請。

       2021年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維權並收到70多萬賠償的消息,把知網推向風口浪尖。

       趙德馨的100多篇文章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中國知網收錄,他不僅從未收到稿費,自己使用也需付費下載。隨后,趙德馨學生蘇少之也因類似問題起訴了中國知網。中國知網敗訴,提出再審的申請被法院駁回。

       此事件中中國知網看似處於弱勢,但實際上,兩位退休教授的經歷頗有些“幸存者偏差”的意味:裁判文書網上相關的案例為數眾多,但截至目前,個人起訴中國知網並勝訴的案件寥寥無幾。

       一陣風波過去,圍繞中國知網的討論和爭議似乎逐漸平息下來。此前加入對中國知網口誅筆伐的高校學生或者學者,接下來可能還是需要中國知網提供的服務,以查找資料、完成學術論文的撰寫。

       其實,包括中國知網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方都清楚,問題並沒有真正得到解決。等到高校畢業生密集查重的時節到來或者某些知名學者再次與中國知網對簿公堂的時候,是否又要重復“昨天的故事”?這個局面,顯然是各方都不想繼續看到的。做出改變的進程,必須提速了。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些網友發出“天下苦知網久矣”的感慨?早年間,中國知網就因屢次漲價、漲價過高而遭到批評。根據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的公告,2000年至2016年,中國知網所在的CNKI公司對該校的報價每年漲幅都超過10%,2012年甚至超過20%。在學術論文查重方面,中國知網也是“槽點滿滿”。不向學生開通個人查重業務的中國知網,向合作高校的畢業生提供的免費查重機會往往並不夠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查重服務價格上漲,助長了查重亂象。一邊是各種項目價格水漲船高,另一邊是對期刊文章和從高校收集的碩士、博士論文所付稿酬微乎其微,這樣一本萬利的“生意”,讓中國知網賺得盆滿缽滿。

       作為知識和內容傳播平台的中國知網,本不應掉進“錢眼兒”裡。成立於1999年的中國知網,最初是“中國知識基礎設施工程”的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於為知識生產和理論創新提供數據資源和工具,具有很強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如今的中國知網,顯然走向了過度強調盈利的一面,也因此深陷通過壟斷將知識私有化的質疑。

       平台越大,責任越大。作為我國最大的學術論文數據庫和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商,中國知網理應更好承擔起傳播學術資源、推動學術交流的使命。反之,如果搞“店大欺客”那一套,以保護知識產權之名行侵害著作權人權益、阻隔知識傳播之實,隻會消耗人們的信任和支持,侵蝕生存發展的根基。國外相關學術數據庫遭上萬名學者聯合抵制的教訓,中國知網不可不察,不能不引以為戒。輿論場中關於中國知網的吐槽和訴訟事件每每引起廣泛共鳴,這一現象無疑需要中國知網深刻反思。

       當然,中國知網為學術研究帶來的便利、為知識傳播所作的努力也不容忽視。在對中文學術論文資源的電子化過程中,中國知網等數據庫平台更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隻有保証一定的收益,才能激勵更多企業投身學術資源的保管和傳播事業。從這個意義上看,變革收錄、運營與盈利模式,找准盈利和履行社會責任的平衡點,讓作者、報刊社、數據庫企業、機構和普通用戶等各方之間,實現更均衡、更合理的分配格局,才是相關數據庫企業穩健發展的可持續之路。這一過程,離不開引入更加充分的市場競爭,加強相關部門的監管與積極引導。

       目前,中國知網上碩士、博士學位論文的下載費用與之前相比有了較大降幅,邁出了改變的步伐。在關於“趙德馨教授起訴中國知網獲賠”相關問題的說明中,中國知網表示,將“虛心聽取法律界專家、學者和出版機構的意見與建議,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與學術期刊編輯出版單位一道正視問題、解決問題”。

       行勝於言,正視問題,繼而解決問題的速度不妨再快一些,惟其如此,方能更好回應用戶和社會的期待。

(責編:蔣萌、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