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來論

人民來論:高價種植牙不該成為“啃不動的硬骨頭”

蔣萌
2021年12月13日17:33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不看牙,牙疼﹔看完牙,心疼。”“如果種全口牙,相當於在縣城買套房。”提起種植牙,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貴。種植一顆牙動輒一兩萬元,且不納入醫保報銷,令不少患者感覺壓力很大。

       所謂種植牙,就是將純鈦金屬制成的種植體(人工牙根),植入缺牙部位的牙槽骨內,當骨結合完成后,於其上方安放相匹配的人工牙冠。由於可以獲得與天然牙功能、結構及外形十分相似的修復效果,受到患者青睞。

       人們不禁要問:種植牙雖好,但為何那麼貴?有沒有降價空間?

       據專業機構分析,種植牙最大的支出就是種植體——單個人工牙根價格在3500元-12000元之間,佔整體費用的50%。在高昂價格的背后,某些“玄機”耐人尋味。據說,“近萬元一顆的進口種植體,將近一半費用用於‘鋪市場’”,就連廠商人士都認為“牙耗材價格背離真實價值”。這之中,難掩巨額的“推廣費用”甚至“灰色公關”。如此高的“隱性成本”卻要實實在在地由患者買單,這麼大的“水分”實在應該擠一擠。

       此外,種植牙屬於醫療服務,流程復雜,技術要求高,要由富有經驗的專業醫生操作,患者要多次就診,醫生的人力成本不低。簡言之,這部分收費的標准需要有關部門科學嚴格規范。

       面對高昂的種植牙支出,有人呼吁將其納入醫保,通過集中帶量採購的方式擠壓價格水分、減輕患者負擔。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也提出相關建議,引發網友熱議。上述願望當然是好的,但現實也要考量。

       一方面,醫保的功能定位是“保基本”,醫保基金必須考慮承受力以及支付的可持續性。另一方面,費用較高的種植牙並非缺牙修復的唯一方式。所以,國家醫保局在回應人大代表的相關建議時表示,目前各地對眼鏡、義齒、義眼等器具均不納入基本醫保支付范圍。同時,有關部門指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根據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支付標准。應當說,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也表現出因地制宜的靈活性。

       事實上,面對廣大群眾渴望擁有更高質量的生活、越來越多人選擇種植牙,有的地區已在探索用醫保個人賬戶支付種植牙開銷。此舉雖然不涉及醫保社會統籌基金“報銷”,但活用個人賬戶資金,對引導種植牙價格回歸合理區間仍具有導向意義。

       辦法總比困難多,種植牙耗材的降價空間明擺著,“降價是必然趨勢”。充分的市場競爭不應存在價格壟斷,廣闊的市場需求是“以量換價”的基礎。“進口品牌種植體價格是國產品牌的3倍”,更是對國產品牌迎頭追趕的有力鞭策。

       上萬元的心臟支架已降至700多元,虛高的種植牙價格不該成為“啃不動的硬骨頭”。

(責編:蔣萌、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