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小巨人”撐起“大創新”(人民時評)
不久前,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在264個科技項目中,有1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參與申報的13個項目獲獎,佔有企業參與的國家科學技術獎獎項總數的10.2%。這些“小巨人”企業用實際行動証明,中小企業也能支撐起“大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發展,強調“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指出“我國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善於迎難而上、自強不息”,提出“加快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體量小、運營成本高、抗風險能力弱,為何一定要自主創新,從跟跑變並跑甚至領跑?這是因為,實踐反復告訴我們,無論與龍頭企業協同轉型,還是拓展自身業務領域,創新始終是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根”,隻有將關鍵技術、核心裝備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更宏觀地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科技創新既是發展問題,更事關生存問題,苦練內功、強化創新,有獨門絕技傍身,才能積蓄強大能量,在關鍵時沖得上、頂得住。
將中小企業的靈氣轉化為自主創新的底氣,要更好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翻看此次獲獎的“小巨人”企業名單,無論是脫胎於科研院所,還是引入高校智力資源,不少企業在產學研融合方面先行先試,邁出創新發展的鏗鏘步伐。應該看到,中小企業普遍資金相對不足、研發能力較弱,與高校院所科研力量緊密結合,不僅能及時跟蹤前沿技術,也有助於推動科研成果快速產業化。從長遠看,在技術對接和轉化中,也將為企業培養更多技術人才,壯大創新發展的有生力量。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在產學研融合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資源“找不到”、成果“用不好”的困境。這既需要政府部門建好平台,讓企業的技術需求與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對接起來,也需要企業自身加強研發能力,更好承接高校科研成果。
培育強大的創新實力,中小企業要有“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和志氣。自主創新之路,往往伴隨著常人難以承受的孤獨和艱辛。突破技術封鎖、實現自主可控,需要長期穩定的高投入。對於中小企業而言,這就意味著要克服融資難融資貴、原材料價格上漲、訂單不足等重重困難,持續投入、迎難而上,在厚積薄發中邁上發展新台階。當前,我國超六成的“小巨人”企業屬於工業基礎領域,超七成深耕行業10年以上,平均研發強度超過7%,一家家優質中小企業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自強不息、勇毅前行,成長為能打硬仗的科技“尖兵”、穩鏈強鏈的有生力量,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
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韌性的重要保障。隻有創新的根扎得深,中小企業發展的大樹才能枝繁葉茂。立足新發展階段,作為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應布局長遠、勇立潮頭,重視創新能力培育,努力做到專精特新。從外部來看,也要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培育和扶持更多擁有大志氣、能搞大創新、支撐大配套、干成大事業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匯聚起澎湃激越的巨大潛能和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29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