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一畝田”裡的大夢想(中國道路中國夢)

鄧述東
2021年11月08日05: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一畝田”能干啥?對於像我這樣扎根鄉土28年的農技工作者來說,“一畝田”就是干事創業的廣闊天地。還記得2017年試驗新技術時,鄉親們都不太熱心,因為種田“一畝頂多賺個五六百”。4年來,隨著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實踐,越來越多的村民嘗到科技的甜頭,鼓起了腰包。現在,大伙兒總關注著試驗田裡的新品種,爭相報名搶著種。

  因為長在農村、忙於田地,有人說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田秀才”。讓鄉親們靠科技致富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培育紅米、選育五彩稻、研究再生稻高產栽培……我嘗試推廣特色水稻新技術,帶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脫貧攻堅號角吹響后,我暗下決心要為鄉親們脫貧出一份力。我們經過努力,綜合各項成果,形成“一畝田脫貧”經驗。農戶採用稻菇循環生態種植法,春季可以種植優質特色水稻,秋收后可以稻草為營養料露天培育赤鬆茸,實現了“春種水稻千斤糧,秋種蘑菇萬元錢”。憑借見效快、投入低、效益高、易操作等特點,這一經驗在全市不少地方得到推廣。

  “一畝田”為啥受到歡迎?其實就是農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強化科技支撐是關鍵。著眼於“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的目標,我們深耕“一畝田”,努力研發出更多適應農戶種植的高效品種。目前,我們建起農業科技產品孵化園,對新技術、新模式進行試驗,成熟后再向外推廣。

  為民服務沒有終點。田間地頭摸爬滾打,我總覺得沒干夠。這些年,我也養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辦公桌、農戶家、試驗田,“三點一線”是常態,一雙雨靴、一頂草帽成了標配。近幾年,為了讓新技術落地見效,我的腳步更密了:培訓農民2萬余人次,累計推廣新技術新模式100多萬畝,幫助農民實現增收……鄉親們臉上的笑容,就是對我最大的褒獎。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畝田”還有不小的潛力可挖。我和鎮中心小學一起開展“校農合作教學”,由學校負責場地和組織,我來提供品種、技術和培訓,把五彩稻、黑花生、蘑菇這些農產品種進校園,還“種”出了三本教學課本,受到師生、家長的歡迎。鄉村振興從娃娃抓起,從小培養愛農強農意識,看來“一畝田”的作用大著哩!

  (作者為湖南省湘潭縣射埠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農藝師,本報記者常欽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08日 15 版)

(責編:白宇、仝宗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