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糧減損 重在行動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糧食安全是事關人類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近日中辦國辦印發的《糧食節約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節糧減損舉措更加硬化實化細化,推動節糧減損取得更加明顯成效”。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增產與減損並行,有了清晰的行動指南。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今年糧食總產量有望繼續增長,全國糧食產量將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與此同時,我國糧食人均佔有量遠高於國際糧食安全標准線。農業根基更穩,飯碗端得更牢,我們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就更有底氣。
當前我國糧食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糧食增面積、提產量的難度越來越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氣候變化影響日益加劇,保障糧食供應鏈穩定難度加大。因此,對糧食安全必須始終保持危機意識。
節糧減損,刻不容緩,勢在必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每年全球糧食從生產到零售全環節損失約佔世界糧食產量的14%。這個損失降低1個百分點,就相當於增產2700多萬噸糧食,夠7000萬人吃一年。從這個意義上講,節糧減損相當於糧食增產,是增加糧食有效供給的一塊“無形良田”,是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內容。開展糧食節約行動,減少糧食損失浪費,意義重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不懈制止餐飲浪費。”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加大厲行節約、反對食品浪費工作力度,取得積極成效。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和消費國,全產業鏈節糧減損的任務仍相當繁重,空間還很大。
保障糧食安全、促進節糧減損,要加強全鏈條管控。瞄准糧食生產、儲存、運輸、加工、消費等各環節,制定節糧減損的針對性舉措,既要加強生產源頭管控,也要做好儲運環節減損,更要提升加工利用水平、遏制餐飲浪費,綜合施策配套銜接,做到“產儲運加消”全鏈條減損。
保障糧食安全、促進節糧減損,離不開科技創新。科技賦能發展,創新決勝未來。加強各環節基礎性科學研究的同時,加大投入,持續創新,提高農機機械性能和質量,提升糧食加工技術和裝備研發水平。通過強化創新驅動,促進節糧減損工作從“軟要求”向“硬支撐”轉變。
保障糧食安全、促進節糧減損,離不開全社會共同參與。“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節約是永不過時的美德。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參與“光盤行動”,讓“克勤克儉”“戒奢以儉”的價值理念深入人心,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習慣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節糧減損,重在行動。讓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各項糧食節約行動目標盡快落實落細落地,推動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節約減損取得實效,為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奠定堅實基礎,更好穩住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 人民日報 》( 2021年11月01日 0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