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財評:讓“越界”APP寸步難行

仝宗莉
2021年11月06日08:33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近日,因涉超范圍、高頻次索取權限,非服務場景所必需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等違規行為,38款APP被限期整改並予通報。這是今年以來工信部第三次就APP侵害用戶權益問題開展“回頭看”,表明整治違規APP已成監管部門“常規動作”,“越界”索權的APP必將寸步難行。

下個APP來導航,要求獲取你的通訊錄信息﹔裝個APP看視頻,要你對通話記錄授權﹔一次不小心的觸碰,麥克風即被打開……隨著智能手機深度滲透生活,個人信息成為大數據時代的“香餑餑”,隱私“裸奔”卻讓不少人有苦難言。為享受APP提供的服務,用戶不得不提供部分個人隱私數據,可一些APP動輒索取各種本不必要的隱私權限,使得用戶的個人信息像個毫不設防的“大房子”,誰都能在上面開個窗、拆個牆,讓人防不勝防、疲於應付。

APP過度索權看似小事,實則危害極大。違規收集個人信息等行為嚴重侵犯用戶隱私權,一旦這些信息被泄露或濫用,將不可避免地讓用戶遭遇各種廣告、騷擾電話、詐騙短信等困擾。個別不法APP通過過度索權,形成了個人信息黑產,為不法分子利用電信網絡實施詐騙、人肉搜索等互聯網犯罪提供“溫床”,帶來的數據安全風險更不容小覷。

公民個人信息不容侵犯。確保APP不“越界”,國家一直在行動。針對個人信息搜集,網絡安全法明確規定了“合法、正當、必要”原則,這是APP必須始終遵循的鐵律。2021年3月,《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必要個人信息范圍規定》發布,對人們常用的APP索要權限、需收集的必要個人信息列出了“清單”,為個人信息增加了一道“保險閥”。此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陸續施行,與民法典、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電子商務法等法律,共同織牢織密了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網”。

遏止APP過度索權亂象,監管部門綜合施策,“組合拳”持續發力。如在強化關鍵責任鏈監管方面,建立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應用商店排名通報機制,督促應用商店加強自查清理,下架問題APP,開展新增APP上架審核等。一方面,持續加大對APP侵害用戶權益的整治力度﹔一方面不斷完善對APP違規行為的舉報、監管、懲處治理體系,優化了APP質量,使合規APP能夠健康發展。數據顯示,近年來,工信部持續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的整治行動,開展了六批次集中抽檢,檢查了76萬款APP,通報748款違規APP,下架了245款拒不整改的APP。

重拳治亂效果立竿見影,根除歪風仍需久久為功。作為一種由來已久的行業亂象,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治理很難一蹴而就。截至2020年5月底,全國APP數量已達302萬款,違規比例雖然不高,但數量不小,個別廠商盲目追求利益屢禁不改仍是問題關鍵。而技術發展迭代迅速,違規手段隱蔽性強,也給監管工作帶來巨大挑戰。為此,必須一環緊扣一環,一年接著一年,對違規行為保持高壓震懾,實現治理常態化。

(責編:庄紅韜、付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