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整版闡述: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2021年10月15日05: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15日 09 版)

習近平總書記向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致賀信指出:“數字技術正以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全面融入人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各領域和全過程,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並就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作出戰略部署。本報從今天起陸續推出“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系列觀察版。本期刊發3篇文章,圍繞“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進行分析闡述。

——編 者

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人民觀察)

史 丹 李曉華

核心閱讀

“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我們要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增強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能力,提高數字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打造我國數字經濟新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聚焦主導產業,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近年來,隨著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興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加快成熟和商業轉化,數字經濟成為經濟發展中創新最活躍、增長速度最快、影響最廣泛的產業領域。我國數字經濟在產業規模、科技水平、平台影響力、獨角獸企業數量等方面居於世界前列,經濟增長引擎作用持續增強。“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我們要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增強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能力,提高數字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打造我國數字經濟新優勢。

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

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ICP/IP協議、萬維網(World Wide Web)協議先后完成,互聯網開啟了快速商業化步伐,各種新型商業模式和互聯網服務被開發出來並推向市場,涌現出一大批互聯網企業。針對這一現象,有學者提出了“數字經濟”概念。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隨著3G移動通信網絡的普及和移動智能終端的出現,數字經濟發展進入移動化階段,共享經濟、平台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迅猛成長。近年來,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並進入商業化應用,數字技術的賦能作用進一步增強,並加快向國民經濟各行業滲透,推動經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轉型。數字經濟的規模和范圍得到極大擴展,涵蓋了以數字技術為支撐、以數據為重要生產要素的豐富的產品、服務、商業模式、業態和產業。在自身內在發展規律和各國政策的推動下,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出以下特征和趨勢。

顛覆性創新頻發。傳統產業的技術創新以漸進性的增量創新為主,主導技術出現后會保持較長時間。當前,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數字經濟領域不斷產生新的技術並進入工程化、商業化階段,還有一些更前沿的技術正在孕育萌芽、蓄勢待發。新技術的成熟和應用催生出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對原有產品、模式和業態形成沖擊和替代,也帶動一批新興企業在新領域高速成長,對既有產業形成沖擊並使產業競爭格局發生重構。

產業賦能作用增強。數字技術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術,可以在國民經濟各行業廣泛應用。隨著數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不斷成熟,數字技術加速與國民經濟各行業深度融合,產業賦能作用進一步增強,深刻改變企業的要素組合、組織結構、生產方式、業務流程、商業模式、客戶關系、產品形態等,加快各行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進程。

全球科技產業競爭加劇。近年來,世界主要國家都不遺余力加強在數字科技創新、技術標准和國際規則制定等方面的布局,謀求在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搶佔先機。一方面,數字經濟增長速度快、發展潛力大,日益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能和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推動形成一個萬物互聯、數據資源成為重要價值來源的社會,對關鍵數字技術、設備、平台和數據的掌控直接關系到個人隱私與信息安全、產業安全、政治安全、國防安全等國家安全各個方面。因此,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競爭的焦點領域。

數字經濟治理不斷加強。數字技術在推動經濟增長、豐富和便利人民生活的同時,也產生了個人隱私受到侵害、平台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資本無序擴張、勞動者權益保障不夠等方面的問題。近年來,世界主要數字經濟大國都開始加強數字經濟治理,推動數據安全立法,加大反壟斷力度,加強科技倫理建設,鼓勵科技向善,提升數字經濟的包容性,努力讓社會更好、更充分分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

我國數字經濟的國際地位與優勢

近年來,我國依托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科技創新、促進創新創業,推動我國數字經濟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在消費互聯網等領域形成明顯優勢,成為推動世界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數字基礎設施完善。我國建有全球規模最大、覆蓋最廣的4G網絡,4G基站數量佔到全球4G基站總量的一半以上,貧困村通光纖和4G比例均超過98%,上網費用持續降低,廣大人民群眾不但能用得上,而且能用得起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中心建設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發展迅速,對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的支撐功能不斷增強。

數字經濟規模大。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測算,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近5.4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在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方面,我國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規模、信息和通信技術產品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

數字平台企業強。由於網絡效應,在各細分市場處於主導地位的平台企業成為數字經濟的主要企業形態。美國有全球領先的互聯網平台公司。我國也涌現出一批互聯網科技企業,在用戶規模、資本市場價值等方面均居於世界前列。

新企業紛紛誕生。我國數字經濟領域的創新創業非常活躍,不斷有基於新科技、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的新企業誕生。在商業模式上,移動支付等一些領域出現了我國原創和領先的商業模式。在被市場所接受的細分領域,一些初創企業發展迅速,用戶數量快速增長,吸引了大量投資,資本市場價值不斷提高。

數字技術進步快。我國數字經濟的創新能力快速增強,5G核心專利數量居世界第一,5G移動通信技術的商業化、規模化應用世界領先。依托消費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海量數據,我國互聯網企業衍生發展出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數字技術,人工智能領域論文和專利數量居於世界前列,“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首次實現千萬核並行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走在全球前列。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取得突破,“墨子號”實現無中繼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62比特可編程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號”成功問世。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仍然存在區域間、產業和企業間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創新能力、國際化水平、平台企業引領性、產業鏈價值鏈掌控力等有待進一步提升﹔關鍵數字技術基礎較薄弱,精密傳感器、集成電路、操作系統、工業軟件、數據庫、開源平台等核心技術對國外依賴嚴重。新形勢下,必須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著力提升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補齊數字經濟發展的短板弱項,實現數字經濟更大發展。

增強核心能力,打造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

面對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現狀和趨勢以及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我們必須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深入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作出的“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決策部署。

“十四五”及未來一個時期,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需要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實現以下幾個擴展。一是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擴展。我國是世界上制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產業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發展層次多樣,產業數字化發展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豐富的應用場景。當前我國數字經濟優勢主要體現在消費領域,未來需要更多在生產領域發力,發揮數字科技賦能的巨大威力,提高實體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形成一批產業數字化和數字支撐平台領域的世界級企業,推動我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二是從模式優勢向技術優勢擴展。我國數字經濟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具有優勢,未來需要更多地在硬科技上發力,補齊核心數字技術短板,保障我國數字經濟平穩發展和產業安全,同時培育前沿技術新優勢,增強新興產業發展話語權和主導權。三是從產品優勢向標准優勢擴展。我國數字經濟優勢更多體現在產品和服務上,未來需要在技術標准和治理規則上發力,加快國內數字技術標准、數字貿易規則、數字治理規則等的制定完善,並將其向全球推廣。四是從國內優勢向國際優勢擴展。當前我國數字科技企業主要面向國內用戶,國外用戶數量偏少,未來需要在全球化上發力,加快我國數字科技企業的技術、商業模式“走出去”步伐,開發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數字產品和服務,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字平台企業。

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動光纖網絡、IPv6、5G網絡等連接基礎設施升級和商用,加快大數據、雲計算等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和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發展,鼓勵互聯網企業、行業龍頭企業開放商業化數字基礎設施,為中小企業提供門檻低、易部署的“輕量應用”“微服務”。二是加強數字技術創新。強化對數字經濟領域核心技術、前沿技術的研發支持,推動開源社區發展,鼓勵企業增加基礎研究、產業共性技術研發投入﹔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提前布局前沿技術,以超大規模市場支撐前沿技術產業轉化,開辟未來產業發展新空間。三是推進實體經濟轉型。加快推進實體企業價值鏈、供應鏈各環節的數字化改造,加快企業“上雲用數賦智”,打通各部門、各環節的數據連接,推動實體企業業務流程、商業模式和業態創新。四是促進數字消費提質。鼓勵企業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開發智能網聯化產品,不斷創新互聯網服務,提高數字產品和服務的定制化水平,滿足消費升級需要,拉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五是擴大數字經濟開放。促進世界各國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深化數字經濟規則銜接,支持我國數字科技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同時擴大國內市場對世界數字產品和服務的開放。六是完善數字治理規則。推動數據權屬、開放和流動,數字市場公平競爭,網絡安全等領域的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建設,營造良好的數字經濟發展環境。積極參與數字領域的全球治理規則制定,深化數字經濟全球分工合作,促進數據、數字商品和服務跨境流動。

(作者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前景廣闊(思想縱橫)

陳煜波

當前,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正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競相將數字經濟作為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構建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重點。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做大做強數字經濟”。“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單列成篇,將“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單列一章,要求“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這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數據是數字經濟的關鍵生產要素,數據資源豐富是我國發展數字經濟的最大優勢。數字經濟在需求端具有很強的網絡外部性和規模效應,用戶越多,產生的數據量越大,數據的潛在價值就越高。多年來,通過一系列前瞻性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和4G網絡,成功將超大規模市場和人口紅利轉化為數據紅利。截至2021年6月,我國互聯網用戶規模達到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行政村通4G和光纖比例均超過99.9%。海量的用戶數據極大促進了零售業創新,我國已連續多年保持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網絡零售市場,在許多領域成為全球消費趨勢和創新的發源地。

隨著產業數字化的深入發展,我國數字化進程正由消費端全面滲透到生產端。我國擁有完備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生產端擁有豐富的場景優勢。幾乎在所有工業領域,我國企業都是世界前沿技術和設備的最大用戶。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以5G、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有利於將我國生產端的用戶場景優勢轉化為產業鏈供給側的數據紅利。目前,我國已建成5G基站超100萬座,佔全球70%以上,5G終端用戶突破4億﹔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型工業互聯網平台超過100家,連接設備數超過7600萬台(套)。這些海量的企業級用戶場景和需求數據,將極大促進我國本土企業針對客戶需求開展技術和產品迭代創新,緩解和突破“卡脖子”難題,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當前,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能源技術交叉融合,數字經濟在綠色低碳發展領域呈現廣闊應用前景。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向全球鄭重承諾:“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既顯示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彰顯了我國的大國擔當,也描繪了我國綠色低碳發展的藍圖。發展數字經濟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數字技術與新能源技術融合形成的數字能源技術,將有效構建數字經濟時代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比如,將數字技術同新能源(風力、光伏、水力)分布式發電技術、儲能技術以及電氣化交通(如電動汽車)技術相融合,可以運用5G、物聯網、雲計算等數字技術感知、連接能源系統“電源—電網—負荷—儲能”全過程中的各種要素,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統籌分析優化系統中的各種資源,以數據流帶動能源流的生產、存儲、傳輸和消費,促進能源生產低碳化、能源網絡智能化、能源消費電氣化,從而推動能源結構加速轉型,促進零碳智能社會建設。可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作出“圍繞強化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支撐,布局建設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的決策部署,十分及時而必要。與發達國家不同,我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進程中。發展數字經濟,為我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關鍵路徑。

(作者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趨勢

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石建勛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趨勢作出的戰略部署,為我們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指明了方向。

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得各類社會生產活動能以數字化方式生成為可記錄、可存儲、可交互的數據、信息和知識,數據由此成為新的生產資料和關鍵生產要素。互聯網、物聯網等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使抽象出來的數據、信息、知識在不同主體間流動、對接、融合,深刻改變著傳統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信息系統、大數據、雲計算、量子通信等數據信息處理技術、先進信息通信技術的應用,使得數據處理效率更高、能力更強,大大提高了數據處理的時效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動社會經濟活動效率迅速提升、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

與傳統經濟相比,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賦予生產要素、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新的內涵和活力,不僅在生產力方面推動了勞動工具數字化,而且在生產關系層面構建了以數字經濟為基礎的共享合作生產關系,促進了組織平台化、資源共享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催生出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改變了傳統的商品交換方式,提升了資源優化配置水平。從這個角度看,數字經濟將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優化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重構產業體系和經濟體系。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就成為數字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主動選擇。數字產業化是指數據要素的產業化、商業化和市場化。產業數字化是指利用現代數字信息技術、先進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使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各行各業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數字產業化能夠為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基礎設施、相應解決方案以及完全依賴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各類數字產品和服務,從而引領和推動各行各業的快速發展和數字化轉型升級。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推進,又會產生關於各行各業生產經營銷售等的海量數據,為數字產業化提供源源不斷的源頭活水和數據資源,推動我國數字產業不斷做強做大,催生出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產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數字化效率提升業等數據產業。因此,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是一個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過程。同時,數字技術與傳感、仿生、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新興技術的有機結合及應用,使超大量高速流動的數據信息流得以跨越空間距離或地域限制,催生出智慧產業、智慧城市、智慧社會、智慧生活等新業態,進一步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系變革。

推動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是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方面。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一方面,可以打破傳統產業的生產周期和生產方式,使企業能夠借助互聯網廣泛的數字連接能力打破時空局限,將產品和服務提供給更廣泛的用戶和消費者,提升企業產出效率,推動企業生產規模擴大﹔另一方面,能夠讓企業有效利用現代數字技術精確度量、分析和優化生產運營各環節,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率,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創造新的產品和服務。可見,運用數字技術對傳統生產要素進行改造、整合、提升,將大大促進傳統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傳統生產方式變革,實現生產力水平跨越式提升。

(作者為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責編:趙欣悅、白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