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食品“色彩營銷”,不能突破安全底線
粉紅的“櫻花泡面”、紫色的“星空葡萄果茶”、淡藍的“藍椰拿鐵”、綠色的“泰式檸檬茶”……近年來,色彩逐漸成為食品商家的銷售賣點。通過對產品、包裝等配以恰當顏色,“色彩營銷”無疑可以極大地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作為最先傳遞給消費者的信息,視覺沖擊足以讓人對食品充滿遐想,進而產生購買欲望。然而,單靠顏色“對眼”就掏錢購買,這樣的消費行為能夠持久嗎?
我國的食品行業在經過多年高速發展后,已經進入一個同質化競爭日益激烈的時期。在競爭中,無論是“色彩營銷”,還是“季節限定”,本質上都體現了商家通過差異化銷售策略,力圖在眾多同行中脫穎而出,得到消費者的“芳心”。而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包容度的增加,人們比以往更願意去嘗試和接受新鮮事物。很多食品商家看准時機,以賞心悅目的顏色對產品、包裝等進行精心打扮,來吸引消費者特別是新生代群體的關注。比如,在桃紅柳綠的春天,商家會推出以粉紅色的櫻花、白桃等為主的“春季限定”食品。而到了炎炎夏日,一份藍、綠等冷色構成的飲品或甜品,向外傳遞出清涼冰爽的暗示,無疑會增加被消費者選擇的幾率。
食品顏色誘人,消費者願意買單,兩廂情願無可厚非。然而,食品終究是要入口的,漂亮的外表固然加分,味道如何才是評判好壞的最終標准。部分消費者購買這些“高顏值”的產品時,通常是出於“樣子好看”“圖個新鮮”等心態,而在口味兒方面,這些產品有時並不如顏色那樣來得驚艷。
味道差強人意消費者或可以接受,畢竟飽了“眼福”。然而,食品上鮮艷色澤的來源卻可能並不都是那麼健康。近日,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次抽檢中,許多茶飲門店熱銷的“泰式檸檬茶”被檢測出違規添加合成色素日落黃。還有消費者反映,其購買一款藍色的“網紅生日蛋糕”后,皮膚、舌頭、桌布等被染上了大片藍色,用水清洗也無法洗掉。
我國現行《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准》對食品中合成色素可使用的種類、最大使用量、純色素含量等都有明確規定,以保証其使用不危害人體健康。而不嚴格遵守國家標准使用合成色素的產品,長期過量食用可能引發過敏、炎症、神經性頭疼等症狀,危害消費者健康。
食品安全關系千家萬戶。食品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將安全與質量放在首位。這就要求商家必須拿捏好食品著色的尺度,安全紅線不可有絲毫逾越。而對消費者而言,也要多一些理性,畢竟好看的顏色不能替代自身的健康。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商家在運用色彩營銷時,應該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美味的食品。再漂亮的顏色,如果不能保証甚至是破壞了食品安全,也不過是一張“畫皮”而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