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人民網評

人民網評:擁抱新技術,賦能新安全

邱超奕
2021年08月11日16:08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近日,為提升我國油氣管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油氣管道“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管理平台建設正式啟動。2023年我國油氣管道數據有望實現“全國一張網”,擁有這張數據網絡,我國油氣管道安全管控水平將得到有效提升。

這是安全生產領域又一項新創舉,其中最亮眼的就是新技術的集成應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給油氣管道“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平台賦予了快速感知、實時監測、超前預警、聯動處置及系統評估等多種新能力,可以對遍布全國、綿延千裡、錯綜復雜的油氣管道進行線路管理、站場管理以及應急管理。在技術加持下,“鐵疙瘩”搖身一變,成了擁有“千裡眼”“順風耳”、會“說話”預警的智慧管網。

把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創新融入生產安全,為我們提高安全生產水平打開了思路。事實上,不只是智慧管網,各領域安全生產的發展歷來與技術進步密不可分。不論是需求側還是供給側,強化安全生產的技術支撐都有十足的必要性。

從需求看,技術是改善安全的重要基礎。在我們生活所熟悉的眾多領域,都可以切身感受到新技術帶來新安全。比如在汽車上,使用智能攝像頭、激光雷達、3D影像、主動剎車等技術,可以幫助司機減少撞車意外﹔在工廠裡,用視覺檢測儀來篩選瑕疵,比憑肉眼找更快更准……安全生產領域也同樣如此,如礦山等行業中,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一直被當作提升安全的“治本之策”。近期修正的安全生產法也提出,國家鼓勵和支持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和安全生產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因此,保障安全生產離不開發展運用新技術。

同時,加強新技術應用也是落實監管的迫切需要。安全生產涉及面極廣,無處不在,安全隱患如影隨形。以一座城市為例,監管部門不但要盯著大大小小的工廠、礦山,還要管控交通、水利、住房等各行各業的安全生產,更何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有關部門僅靠人盯、靠腿跑,既難以做到細致深入,也難以實現監管全覆蓋。因此,有必要靠技術手段來壓實責任、查漏補缺。

從供給看,這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創造了契機。“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推行城市樓宇、公共空間、地下管網等“一張圖”數字化管理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站在更宏觀的角度,智慧管網正是智慧治理的一個落腳點,隨著技術進步,城鄉社會的諸多治理要素都能夠數據化並實現互聯互通。這就需要一方面,加大技術投入能為社會構筑起更堅固的安全防線,另一方面,安全不再只是成本負擔,以技術促成新老基建融合,將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當然,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技術只是賦能,並非全能。回到安全生產上,技術能否發揮實效,關鍵還看人的使用。安全生產具有很高的專業性,添加新技術應當科學合理,不可盲從。比如某些大數據監管,以數據匯報替代現場檢查,反而容易掩藏隱患、蒙蔽監管。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運用新技術,不妨多些問題思維,直奔痛點、難點、堵點去解決,才能真正使安全生產水平邁上新台階。

(責編:孟哲、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