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給自主招生降溫點個贊

王慶峰

2019年04月02日08:26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給自主招生降溫點個贊

3月以來,高校2019年自主招生密集啟動,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40余所高校公布了自主招生簡章。與去年相比,不少高校今年的招生規模明顯下降,部分學校取消文史類學科、報名門檻再提高、分數優惠有所降低、增加體質測試。其中,多校將報名門檻設定為“全國中學生奧賽省級一等獎及以上”。

今年自主招生被認為“史上最難”,充分體現了教育部年初發布“十嚴格”的政策意圖。對比發現,今年幾乎所有高校都在自主招生簡章中明確“論文和專利不得作為申報材料上傳”,大多數取消“論文及省級學科競賽三等獎以上”,對應的正是“嚴格報名資格條件”的要求。同樣的,大幅度壓縮文科項目招生,多數考生能得到的最大降分變成了20分,也是對“十嚴格”的落實。過去幾年,無論是重點強化11個“不得”工作禁令,還是對提供虛假材料的考生“取消高考資格”,都可以看出教育部門對自主招生的政策具有延續性,也就是穩步趨嚴、逐步壓縮,除個別極優生源外,漸漸關閉自主招生的“大門”。

為什麼要對自主招生“開刀”呢?這與政策的實施效果有關。2013年,教育部初次實施自主招生時,賦予其探索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的重任,意在“分數論英雄”之外,也能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政策實施前期,它的確有效改變了“一考定終生”的應試化積弊,給不少“偏才”“怪才”提供了機會。但隨著時間增長,也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普遍被視為高考“獨木橋”之外的“快車道”,由此滋生出投機心理,有的考生不用功讀書,費盡心思參加各類競賽、代寫論文、評選省優學生,弄虛作假現象頻頻出現﹔有的甚至搞招生腐敗,大搞權錢交易、違規補錄等。種種不正常現象,銷蝕了自主招生的初衷。

實施多年的高校自主招生,在階段性完成歷史使命后,其“損害教育公平”的一面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非議。曾有調查顯示,自主招生生源主要集中在城市,佔87.6%。原因是城市的孩子有比較優勢,為培養孩子的“特殊才能”,許多家長甚至從小就為各類競賽作准備。而教育平權之所以重要,就在於無論是“名門貴族”,還是“寒門學子”,都應該是無差別競爭的,都該站在統一起跑線上。自主招生降溫后,個別逐利者會理性選擇競賽,將重心回歸到高考賽場上,這對促進教育公平具有重大意義。

真正的高考公平應隻有兩個標准:一是分數面前人人平等,二是招錄標准面前人人平等。雖然自主招生的路子在收緊,但並不意味著“偏才”“怪才”就沒有出路了。如今,在“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方針下,高校招生已不再是僅憑一次高考成績,而是“兩依據,一參考”(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這其中,不再有“一考定終生”的擔憂,也融入了“綜合評價”的空間。另一方面,要看到自主招生依然有其價值,隨著優惠幅度“縮水”、制度更加透明,排除的只是“裸泳”的個別人,真正有能力的學生仍然會脫穎而出。

因此,教育部為自主招生制定嚴規,不過是讓其回歸本義。既能兼顧人才多樣化,又能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這顯然更接近人們對高考制度的期許。

(責編:苗楠鈺(實習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