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創業星火正燎原(新亮點引領新常態)

本報記者
2015年05月04日17:3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手機應用程序“生毛豆”的創業團隊及產品組圖。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圖②:節能車創業團隊及產品組圖。
  新華社記者 裴 鑫攝
  圖③:仿生驅鳥器設計者及產品組圖。
  新華社記者 裴 鑫攝

  “以前這裡,一塊牌子掉下來,砸到10個人,9個是賣電子產品的﹔現在牌子掉下來,砸到的9個是創業者。”去年,這個被人們開心調侃的地方,新注冊科技創業企業超過1.3萬家,新生科技企業活躍度超越美國“硅谷”。

  ——這是中國科技創新創業的引領者:北京中關村。

  背靠大樹好乘涼。王海鵬卻離開著名國企長虹當了“創客”,年終一算虧掉100萬,可他首創的網上家電維修備件交易,一年就成交5000多萬。“大有前途!”王海鵬的垂直電商平台項目已順利通過長虹創投基金評審。去年,當地和王海鵬一起新注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達2226家,是上年的3.8倍。

  ——這是人們素稱“巴適”,天府之國的綿陽。

  2012年被貴州稱為“微企發展元年”,標志就是“3個15萬”政策:新創辦微企投資額達10萬元,政府補5萬﹔納稅獎勵,總額15萬﹔可到指定銀行申請15萬以下貸款。貴陽把這個政策提高到“3個20萬”。短短2年,貴州市場主體實現100萬戶到150萬戶跨越,而過去增長50萬戶用了8年……

  無論東南沿海還是內陸邊地,一路走訪,記者強烈感受到創業春潮在急速涌動,全民創業的星星之火,正呈燎原之勢。

  點一把火

  削“門檻”,助創業者激情起飛

  “我是假‘90后’,89年的。”四川綿陽微碼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濤笑著說,衣裝筆挺,掩不住滿臉稚氣,他創業已四五年,主要開發二維碼防偽標簽,頗受“風投”青睞,預計今年可實現產值1.5億。

  “你不是2012年才畢業嗎?”

  “是呀,在校就創業了,那時我們的創業工作室有19個同學。”李濤答。

  大學是年輕人最富激情期。點燃李濤創業那把火的,是大學這些年新設的創業課程、創業講座,學校還給創業學生提供場所“孵化”項目。四川全省107所高校,目前已有70所高校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僅四川電子科技大學,就有1200多個創業團隊。去年開始,四川省財政還對高校和地方創業平台內的大學生實體創業項目,每個發放1萬元創業補貼。

  江蘇鹽城工學院學生陳浩,將在今夏迎來本科畢業典禮,這是他入校第八年。經歷多次創業失敗,兩度休學,陳浩如今是一家擁有40名員工公司的老板,去年營業額達3000多萬,大約有40萬人次穿過他創辦的“馬奇菲爾”品牌衣服。

  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36氪“氫空間”孵化器,一張辦公桌就可以注冊企業,水電費全免,上網費全免,贈送海量雲存儲空間,目前已有42家企業“學成畢業”……

  方便、簡捷、寬鬆的創業環境,正是點燃許多人創業激情的那把火。在陳浩眼裡,是在校學生可休學創業的彈性學制﹔在很多草根創業者眼裡,是政府近年來強烈推動的商事制度改革:“先照后証”“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年檢改“年度報告公示”……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最大的便利,還是“錢”。對草根創業者,資金無疑是躍檻登梯的最大“攔路虎”。它能讓創業者倒在“臨門一腳”,也能成為點燃創業熊熊之火的那根火柴。

  貴州的“3個15萬”政策便是如此。2012年,貴陽“3個15萬”政策出台,張睿昕得知消息二話沒說,注冊貴陽斯凱威無人機研發科技有限公司。之前,研發把家裡支持的那點錢折騰淨光,正愁山窮水盡,不料柳暗花明。拿到財政補助,還有意外之喜——貴陽高新區免費提供場地。眼下張睿昕的公司已有模有樣,打響了無人機領域的品牌,羊年央視春晚開場的片頭,就是用他們的無人機做的航拍。

  “政府不能干‘臨門一腳’的投資。”江蘇省科技廳廳長王秦任說,初創企業最缺前期資金,因為風險大,沒人投,這第一筆錢就該政府幫著找。這兩年,江蘇拿出22億建立風險補償資金池,主要用於“首投、首貸、首保”。比如“首貸”,科技型創業企業第一次向銀行貸款,如果出現不良貸款,隻需賠一半,剩余全由資金池補﹔如果成功還貸,政府投多少抽回多少,不要利息,讓利退出。未來5年,這個資金池的資金將增至100億。

  據悉,這個資金池創建后已虧掉2000多萬元,但帶動全省社會創業投資1750億元,居全國第一。“政府支持創業,就要寬容失敗允許試錯,不然好苗子就沒有長成參天大樹的機會。”王秦任說。

  天津力度更大。2014年,天津市出台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首期風險補償金規模為60億元,補償范圍為金融機構中小微企業貸款的本金,如果發生“不良”,按法定程序核銷50%,各區縣再酌情補償20%—30%。

  四兩撥千斤!地方銀行、商業銀行不說,連國家級大行也放下了身段。截至4月初,農行天津分行累計申報備案貸款共1112筆,金額達148億。徐紅霞行長說:“風險補償政策給銀行解除了后顧之憂,吃了顆定心丸。”

  解決創業“第一筆資金”,各地各顯神通,送你錢,免你錢,貼你錢,貸你錢,異曲同工:給創業點一把火。

  伴一路行

  從孵化到產業化,讓創業夢翱翔

  一圍庭院,一幢小樓,坐落在南京工業大學的南京大學生創業示范園是大學生創業“孵化器”。園區負責人、南京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副主任韓小燕說,大學生創業企業申請入駐,學校蓋過章,無需跑這個局那個委,就可直接領証照,園區免費提供每家30平方米場所。“隻要一出台新的創業優惠政策,我就拿個喇叭在樓道裡喊給大家聽。”

  走進樓,乍看門牌,還以為進了醫院,挂著“門診部”“咨詢台”等,這是園區專門開設的“專家創業門診”,碰到“疑難雜症”,可以報名挂號,園區會從50余名創業導師團裡選專家一對一輔導,還邀請一批企業家,辦“名商高徒”活動,大手拉小手,給大學生創業者傳道授業。

  “麥創智能”入園才5個來月,已有二三十萬元收入,6個創業者都是在讀博士。“我們開發的軟件,可以替代測量行業傳統的傳感器,有6個知識產權。”正在電腦前忙碌的一位博士起身自豪地介紹說。像“麥創智能”這樣的微企,這幢樓裡有80多家,目前已“畢業”10多家。

  這個大學生創業園算不算“孵化器”,還有異議,有些地方叫大學生雙實雙業基地,算預孵化,稱作“苗圃”﹔出“苗圃”,可入政府或社會辦的各種孵化器,培育成了再進孵化轉化載體,通常叫“出孵化器,進加速器”﹔開發出產品后,再進科技園區、開發區做大做強。這樣一個完整、成熟的創業創新鏈條,如今在全國遍地開花,目的就是讓創業者一路有人呵護,不僅獲得創業空間和各項基礎設施支撐,而且獲得一系列綜合服務,降低風險和成本,提高成功率。

  比如,四川省僅國家級、省級孵化器就有47家,在孵的中小微企業達6000家以上﹔天津最近5年國家級孵化器由5家增至30家,市科委認定的孵化器達74家,在孵企業總收入已達115億元﹔江蘇到去年底已建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515家,在孵企業超過2.9萬家,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累計畢業企業8200多家。

  特別令人欣喜的是,倘若說此前這類孵化器主要靠政府唱戲的話,那麼,如今則是百花齊放,各種社會機構、民營企業和個人辦的眾創空間,涵蓋各行業各領域,形式各異,生機勃勃。

  咖啡館、籃球場、健身房、各式餐館,熙熙攘攘的人群,乍一看,以為進了大學校園。這是成都“天府新谷”給人的第一印象。

  “我們是全國首家民營國家級孵化器,集建設、運營、天使投資三輪驅動為一體。”成都新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明新打了個比喻:“天府新谷”是個大車間,生產線是“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生產的產品是“企業”,目前有600多家創業企業,匯集1萬多人創業。“我們是孵化企業的企業,”王明新說,“隻要你有好創意,創業的其他事情我們都可以幫你做。”

  創業者龐光翔的“V客智慧餐廳”最近將出“苗圃”進“孵化器”。他介紹說,這裡不僅辦公家具、電腦、寬帶、會議室、洽談室等都免費,更感溫暖的,是創業中碰上難題有人指導,比如去“蓉創茶館”,那裡常舉辦創業論壇、投資沙龍、政策培訓﹔想找投資的話,“天府新谷”就有金融產品“孵化通”。天使投資資金池規模達2億元。

  孵化器讓草根“創客”成“住客”,也為大批高層次創業人才提供了脫穎而出的好土壤。蘇州工業園打造的“金雞湖創業長廊”,集中了一批新型業態的創業孵化器,“吉瑪基因”成功“破殼”,現已成為國內最大、全球僅有4家的RNA單體供應商之一,其產品小干擾核酸每克單價就超過1萬美元。江蘇省科技廳副廳長蔣躍建說,江蘇的光伏、物聯網、納米、軟件等新興產業代表性企業,都誕生於孵化器。“科技企業孵化器,已經成為高科技新興產業培育的搖籃。”

  創一片天

  創業帶動創新,創新成就大業

  回家前半小時,發條消息,家裡空調提前打開﹔人在單位,從手機上就可看到孩子在家做什麼……這不再是科幻電影裡的場景,無錫德思普科技有限公司正銷售這款智能家居產品——一個基於互聯網的盒子,可收看各種多媒體視頻資源,加上兩個智能插座,冰箱、空調等電器插上后,發條消息就可遠程開關、定時操控。

  這個產品的核心技術,就是移動智能終端和物聯網核心芯片。德思普基於SB3500芯片的軟件無線電平台,獲評“世界最佳性能功耗比”——功耗最低。正在開發的新一代應用處理器IP核和芯片,不僅將填補國內空白,而且將與國際知名公司展開競爭。德思普,這家留美博士李科奕率團隊於2009年創辦的企業,去年銷售額已達9000多萬元。

  高端人才創業不僅成功率高,而且創新幾率也高﹔不僅帶動“量的增長”,更帶來“質的飛躍”。歸國博士須穎創辦三英精密儀器有限公司,讓我國在這個領域一下就躍入世界前三!三英精密在天津東麗開發區創業僅一年,顯微CT已完成產業化,完成銷售達1億元。普通CT的精度為0.5—1毫米左右,顯微CT將精度提升1000倍,可清晰透視原子的結構。此前,這項技術壟斷在德國蔡司和美國GE兩家公司手中。去年,三英精密的產品已成功應用於我國國防重大項目。

  正如專家所稱,移動互聯網不隻充當工具的角色,它就是產業本身。所有傳統產業都會被移動改造、升級。天津九安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便抓住這一契機,在二次創業中一飛沖天。

  天津九安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年前,主要生產電子血壓計等醫療產品,在國內市場多年徘徊不前。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之際,九安敏銳抓住“互聯網+”機遇,與蘋果、小米等互聯網公司多方合作,搭建了“智能硬件+移動應用+雲端服務”相結合的個人健康管理平台,開啟了移動互聯健康雲服務模式。簡單地說,原先電子血壓計隻能告訴你指數,而九安基於互聯網雲服務的產品,會告訴你指數是否異常,出現異常怎麼辦。4月8日,小米公司2015“米粉節”上,九安的智能電子血壓計發售,一天就賣出1600多台。

  二次創業,讓九安創出一片新天。

  夢想有多遠,創業就能走多遠。九安公司董事長劉毅說,二次創業開始后,九安就樹立了要當移動互聯健康領域“蘋果公司”的雄心。

  三英也是如此。須穎回顧當初為何盟發創業夢想時說,我在擁有這項先進技術的國際公司裡執掌技術密鑰,常常自問:為什麼沒有中國的一席呢?

  李進,成都先導藥物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他這家創業才兩年的公司,2014年產值已達4000萬元。李進文質彬彬,十分謙和。為什麼會創業?曾任全球制藥業巨頭阿斯利康化合物科學全球總監的李進,也曾像須穎一樣拷問自己:世界最先進的技術,為什麼沒有中國一席?

  2012年,在國外學習工作27年的李進辭去阿斯利康總監一職、放棄國外200多萬元年薪回國創業。截至2014年底,先導藥物已完成13億種化合物的合成與編碼,其DNA編碼化合物庫技術為國內首創,在全球也隻有4家公司具有該技術及規模應用能力。先導公司一舉讓我國進入生物制藥領域國際先導行列。

  “我趕上了一個創業的好時代。”李進說,回成都創業,給了他“同國外同行PK”的平台,給了他從“受雇於人”到“超越別人”的機會。“我很喜歡這句話。”走在先導公司的走廊裡,牆上張挂著多幅著名科學家的照片和箴言,他指了指其中的一句話——“人類最偉大的發現,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是的,創業是打開發現之窗的最好路徑,創業是打開創新空間的不二法門。一次成功創業,孕育、壯大的不只是一個企業,很可能是一個產業,一條產業鏈,甚至“一路下蛋”,發展成一個新的增長極。

  一個民族的創新因子一旦在創業中被激活,便“一切皆有可能”。

  (本報記者費偉偉、張忠、朱競若、萬秀斌、賀廣華、胡躍平、汪志球、施娟、趙兵、張文、申琳、靳博、朱少軍)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15年05月04日 06 版)

(責編:耿聰、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