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論政:不能用“官微”表達個人想法

劉  暢
2015年04月08日04: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讓運用新媒體的年輕人成熟起來,在態度活潑和理性負責之間盡快找到平衡點,盡量避免官微“亂說話”的現象發生  

  “行政機關需要養成主動發聲的習慣,使政府形象更加開明和開放。”日前,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開展的第三方評估報告中提到,“微平台成為發布政府信息的新渠道,各行政機關積極適應信息傳播的需要,紛紛開通微博微信。”

  在“主動發聲”和“回應社會關切”的理念引導下,各級政府踴躍投入“微事務”,主動出擊、積極引導,出現了很多令人津津樂道的優秀輿論表現,也有很多“神回復”引來了眾多網友的吐槽。不久前,陝西省寶雞市鳳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因“大操大辦兒子婚禮”而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當地外宣辦的官微“鳳縣宣傳”隨后評論說:“在小編眼裡,他是一個正直、朴實、實干的人。”一時間,輿論嘩然,“鳳縣宣傳”也成為眾矢之的。當地工作人員對媒體解釋說,人大主任被處分和“他是正直、朴實、實干的人”二者並不矛盾。對此,很多人並不認同,紛紛提出“正直不正直,外宣部門說了不算”“小編公私不分,用官微表達個人想法”等質疑。

  運用新媒體回應公眾關切是新事物。出於知識結構、年齡、經歷、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等諸多考慮,政府部門從事這一工作的大多是一些“機關裡的年輕人”,他們思維活躍,充滿活力,熟悉與網民交流的個性語言和輿論環境,但也正因為如此,造成了信息公開和回應網民的“出位現象”。操作過程中,工作人員抒發個人感受,或者因為錯發、誤發一些觀點、信息而引起軒然大波。隨后,在眾聲喧嘩的輿論壓力下,涉事單位往往經過“細致調查”,最終認定“內部審批不嚴”“責任意識不強”“把關流於形式”,進而不得不向公眾道歉。

  隨著時代變遷和輿論環境變化,政府信息公開面臨著很多新問題、新挑戰。在網民注視中施政,在網絡監督下做事,已經成為地方官員日常工作的“新常態”。強化網絡輿論影響下的社會治理能力,也需要通過網絡交流改善決策過程和施政形象。

  為此,在運用新媒體與社會溝通方面,有必要讓機關裡的“老人”年輕起來。在網絡生態深刻影響現實社會的當下,領導干部需要改變傳統的話語方式,少說官話、套話、空話,多說接地氣的話。同時,也要讓運用新媒體的年輕人成熟起來,在態度活潑和理性負責之間盡快找到平衡點,盡量避免官微“亂說話”的現象發生。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08日 18 版)

(責編:袁勃、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