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每日最新評論

被“無節操標題”傷害了

2015年03月28日15:17 | 來源:新民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被“無節操標題”傷害了

  陳方

  大約5年前,一位朋友從報社辭職到一家網站做論壇。那時論壇多少還能聚集人氣,朋友豪情萬丈想干出一番天地。那時還沒有“互聯網思維”這個詞,但大家也都知道,轉型,遠遠不是換個工作那麼簡單,“思維”一定是要轉換的。私下聊天時,免不了和朋友開玩笑,做論壇,你可不能再端著架兒了,一定要放下“節操”啊!

  5年前,在網絡平台上“放下節操”還是一句玩笑話,而現在“拋棄節操”似乎已成為顯規則。微信公號風生水起,去年年底自己也難以免俗想體驗一下做微信公號的感覺,於是有意識地收集了一些“公號運營攻略”,這些攻略裡無不提及標題制作的重要性。5年前,我在勸朋友“放下節操”時,他還強調一定要“守住底線”,而現在,那些“公號攻略”裡基本沒人提及“底線”二字,甚至一些成功的“號主”也在強調“放下節操”的必要性。

  終於有一天,我訂閱的微信公號推送一條新聞時,我發現自己還是被無節操的標題傷害了。

  “慘烈現場!邯鄲高速15輛車duang duang duang,2人當場死亡”。點擊標題打開新聞頁面,3月20日7時,大廣高速邯鄲大名境內發生交通事故,造成2人當場死亡,2人受傷,新聞頁面裡也配了一些現場照片,大貨車、小轎車堆砌在一起,慘不忍睹。但就是這則“duang duang duang”的新聞標題,讓人很受刺激。

  一場交通事故,為了吸引眼球,“慘烈現場”和“duang duang duang”這樣的網絡用語搭配,是為了形容什麼?難道是為了呈現15輛車相撞時的聲響麼?推送這則新聞的微信公號隸屬一家報業集團,這個微信公號也是專業的媒體人在運營維護,可惜這樣一個標題,一下子破壞了它的專業性,更不可能讓人去體會媒體在報道這起交通事故時本應持有的悲憫情懷。

  “duang”到底是什麼意思,沒有誰能准確地表達清楚。就像其他網絡流行語一樣,有原因或者無厘頭,它們就突然流行開來,流行一陣后便不知所終。如今網絡語言鋪天蓋地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有人認為它豐富了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敘述結構,有人認為它傷害了漢語的純潔性需要淨化。我並不排斥網絡語言與日常生活的交融,那些上不了台面的表達方式也不需要刻意淨化回避,過不了多久,它們都逃脫不了“自然消亡”的宿命。但我不習慣並且有些反感的是,所有的表達都和網絡流行語零距離接觸,似乎沒有和網絡流行語搭界,就成了“社會棄兒”似的。

  一場慘烈的交通事故,有必要和網絡流行語“duang”發生聯系麼?當然沒有。網絡流行語沒有原罪,怪隻怪媒體的浮躁。媒體有捕捉新事物的天性,新事物往往又流行在“社會前沿”,在很多媒體人看來,也許隻有迅速捕捉到這些流行的東西,並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才能証明自己不落伍,甚至以此來標榜自己身處新媒體時代中的“新”。在盲從於流行事物的時候,卻忽略了一味強調和新事物的結合,是否傷害到自己本身應持有的特質。

  這還算不上最可悲的。大多時候,媒體總在“教導”公眾應獨立於喧囂的輿論外學會自主觀察社會,但自己卻在網絡流行語中不能自持,甚至被網絡流行語“殖民”。與“duang”形容交通事故的個案相比,這樣的整體態勢與慣性趨勢才是最可悲的。

(來源:新民晚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