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全媒體平台·2015·中央廚房烹制新聞美味)

人民日報:復興大業憑實干 蹄疾步穩度關山

孔方斌
2015年03月15日08:0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不知不覺,兩會“終場哨”即將吹響。是不是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

  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舉行閉幕會。近3000名代表將通過電子表決器,對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兩高報告、計劃和預算報告、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等,分別投下神聖一票。隨后,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還將開啟一場世界矚目的記者會:李克強總理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記者提問。是不是很期待?

  話分兩頭。回味“兩會時間”,熱點此起彼伏,話題接連不斷,圍繞代表委員共商國是形成的輿論場,就像一個觀點的超市、建議的海洋,令人應接不暇。許多網友說,今年兩會幾乎覆蓋了自己關注的所有問題。

  給百姓更多“獲得感”、學校少點“銅臭味”、司法眼裡容不得一點沙子﹔讓創新青年敢於“折騰”、“正門”開足“邪門”易堵……真知灼見迸發,觀點交鋒交融﹔“四個全面”“新常態”“有權不可任性”“互聯網+”……眾多熱詞,不僅被代表委員屢屢提及,也深入街談巷議中。兩會之聲,形成一個又一個新聞熱點,在各種媒體終端廣泛傳播,成就了一道全民共享的思想盛宴。

  不能不提那一場場新聞發布會,有時一天三場聯排,一些部門、單位負責人匯集在中外媒體的“閃光燈”下,不懼問題敏感尖銳,少了“無可奉告”的搪塞躲閃,多了“自曝家丑”的從容坦誠。無怪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的日本學者江原規由亦說,兩會就是我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大的信息源。

  人來心到。代表委員如此盡心履職,連“馬路時政通”的北京的哥都點贊道,今年會風會紀好了,吃吃喝喝沒了,聽不到什麼雷人雷語了,“保障房建設”“稅收法定”等話題都和老百姓直接相關,“感覺兩會和我們更近了。”

  遙想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歷史性的一刻,令“六億人民心花開”,亦開啟了一段氣勢恢宏的民主之旅。它對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在關鍵階段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這種作用體現在,每年兩會都是一次當下國計民生問題的全面揭示,都是一次針對現實問題的制度性破解。中國各領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人大代表帶到了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發言席上。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動下,去年國務院各部門出台的相關措施多達1700項,一大批群眾關注的難點問題得到解決。

  其實,兩會並不只是兩個十多天的會議,兩會更豐富的功能體現在會期之外更多的百姓生活中,體現在將抽象的民主概念具體化、生動化的實現過程中。小廚相信,代表委員們定將盡心履職,落實兩會精神,凝聚萬眾力量,奏響“四個全面”的時代強音。這正是:

  共商國是余音繞,參政議政履職堅。

  復興大業憑實干,蹄疾步穩度關山。

  (“書話兩會”到此結束)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15日 04 版)

(責編:董曉偉、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