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聲音:抓住“關鍵少數” 帶動依法治國

![]() |
胡春華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 |
![]() |
徐守盛代表(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 |
強 衛代表(江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 |
趙克志代表(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上指出,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規定我們怎麼用權,什麼事能干、什麼事不能干,心中高懸法律的明鏡,手中緊握法律的戒尺,知曉為官做事的尺度。
群眾利益要靠法律維護
胡春華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
在經濟社會處於轉型期、社會矛盾多發高發的時候,我們尤其要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作用
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發揮法治的引領和保障作用,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矛盾和問題。這是法治社會建設十分重要的任務。在經濟社會處於轉型期、社會矛盾多發高發的時候,我們尤其要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作用,引導和支持群眾依法維權,解決好群眾關心的現實利益問題。
要把信訪納入法治軌道。以實施《廣東省信訪條例》為契機,扎實推進訴訪分離,實現從過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化解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向依法按程序處理轉變,維護正常信訪秩序,依法解決信訪問題。
要善用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要堅持用法律政策衡量群眾利益訴求,依法維護群眾利益,特別是在突發事件處置中,要嚴格依法依政策解決問題。要積極引導群眾在法律的框架下按法定程序反映訴求,對合理合法的訴求及時解決到位,對違法行為堅決依法處置。
要推動嚴格規范公正執法、司法。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同時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司法機關要公正司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領導干部要帶頭學法尊法守法用法,不斷提高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
要在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法律權威,通過開展“以案說法”“現身說法”,增強群眾依法維權的意識和能力。全面推行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構建全覆蓋的法律援助工作體系。
本報記者 王 楚
羅艾樺整理
護衛法治是為官天職
徐守盛代表(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要將法治建設成效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要把那些法治素養不合格的人從干部隊伍中剔除出去,真正扣正扣好、扣實扣緊尊法這粒關鍵扣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隻有內心尊崇法治,才能行為遵守法律。領導干部增強法治意識、培育法治思維、提高法治素養,首先要解決好尊法問題。
當前,全省各級領導干部在對憲法法律的尊崇敬畏方面總體是好的,但問題也不容忽視。比如,有的還殘留著封建官本位思想,不把憲法法律當回事﹔有的認為當一回領導,用自己幾個人,為親戚朋友搞幾個工程的權力都沒有,豈不很虧!……這都是不尊崇法治、不敬畏法律的表現。
尊法始於敬法,要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理念和權由法定、權依法使觀念,心中高懸法律的明鏡,發自內心信仰法律、敬重法治,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堅決捍衛憲法法律尊嚴,堅決保証憲法法律實施。
尊法源自畏法,要把法律當作高懸的“利劍”,知曉依法為官的尺度,按法律要求決策,按法律程序辦事,按法律規則出牌,始終牢記哪裡都沒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事,切實做到法治底線堅守不破、法治紅線堅持不觸、法治高壓線堅決不碰。
尊法才會護法,一個不崇尚敬畏法律的領導干部,是不可能成為法律捍衛者、守護人的。要把護衛法治作為為官從政的“天職”,手中緊握法律的戒尺,當好法治的“守護神”。
尊法就得考法,一個領導干部是否尊法,必須在學法守法用法的具體實踐中考試考驗考核。要將法治建設成效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要把那些法治素養不合格的人從干部隊伍中剔除出去,真正扣正扣好、扣實扣緊尊法這粒關鍵扣子。
本報記者 呂明軍
侯琳良整理
三個關鍵詞推進法治建設
強 衛代表(江西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全面依法治國,既要統籌推進各項任務,也要突出重點抓關鍵。當前,要緊緊圍繞公正、誠信、秩序三個關鍵詞下功夫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定,開啟了法治建設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國,既要統籌推進各項任務,也要突出重點抓關鍵。當前,要緊緊圍繞公正、誠信、秩序三個關鍵詞下功夫。其中,公正是法治的價值追求,誠信是法治的重要基礎,秩序是法治的基本要求。三者構成穩定的“三角支架”,支撐著法治建設大局。
保障社會公正。公平正義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這些年來,社會公正問題一直是老百姓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推進法治建設,就要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把公正作為法治的生命線,從源頭抓立法質量,在執行中嚴格規范程序,牢牢守住公正司法的底線,真正讓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促進社會誠信。“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寧”。要把誠信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抓住政府、公民、企業三個環節,發揮政府誠信的示范帶動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公民和企業守法信用記錄,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行為懲戒機制。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力弘揚誠信文化和契約精神,廣泛宣傳講誠信的典型,曝光不講誠信的案例,在全社會形成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
維護社會秩序。無論是化解矛盾,還是促進和諧,最根本的還是要依靠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社會轉型期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不少,要堅持問題導向,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注重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依法協調社會關系,依法處理利益糾紛,依法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障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本報記者 劉士安
吳齊強整理
構建社會治理三張網
趙克志代表(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隻有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在依法治國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才能構建起縱到底、橫到邊的社會治理網絡,提升法治化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依法加強社會治理,尤其要充分發揮領導干部這個關鍵作用。貴州以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推動各級領導干部深入到基層和群眾中去,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構建社會治理三張網,有效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構建領導干部接訪包案督訪“責任網”。連續開展信訪維穩“百日攻堅戰”,推動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包案督訪,讓領導干部帶案下訪、約談會訪、上門回訪,帶動各地集中化解矛盾問題,全省每年化解信訪積案1.5萬—1.7萬件。
構建省市縣三級群眾工作“調處網”。堅持以群眾工作統攬信訪維穩工作,全面設立省市縣三級黨委群眾工作委員會和群眾工作中心,實行部門設立接訪窗口集中辦公,“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一攬子解決”,解決過去信訪部門“隻挂號”“不看病”的問題。
構建同步小康干部駐村工作隊“服務網”。從黨員干部、大學畢業生、農村知識青年中選派5.6萬名隊員,組成11590個工作隊,自帶行李、自帶炊具,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既幫助當地發展經濟,解決群眾困難,又從源頭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遏制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
經過近幾年的持久用力,全省社會治安和刑事發案出現拐點,群體性事件大幅下降。實踐証明,隻有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在依法治國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才能構建起縱到底、橫到邊的社會治理網絡,不斷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本報記者 萬秀斌
汪志球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08日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