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人民日報:商以求同 協以成事

斯  雄
2015年03月04日04: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民主協商”效果究竟如何?在全國政協舉行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呂新華舉了一個例子:姚明委員此前在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上所提的意見,已經被吸納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他還表示,文件中的有關表述,與姚明的意見有直接關系。

  雙周協商座談會是十二屆全國政協新的協商形式,也是政協協商民主的一個經常性平台,去年舉辦了19次協商活動,且全部都是俞正聲主席主持。正是在去年4月的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姚明委員提出了“取消賽事審批,激活體育市場”的建議。他認為,體育賽事審批在各個項目中普遍存在,市場主體投資的商業賽事、友誼賽也不例外,而競技審批制度,容易滋生腐敗。

  姚明委員的建議引起了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視,並被吸收進去年10月出台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意見》明確提出,“全面清理不利於體育產業發展的有關規定,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開放”,還要求“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審批”。

  政協協商民主的要旨,在於真協商。這個“真”,既體現在協商民主平台的“真建真用”,也體現在政協委員的認真履職。正是通過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在人民政協這個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中,政協委員緊扣改革發展建言獻策、獻計出力,如實反映情況、坦率提出批評和建設性意見,促進相關工作的改進和加強,已經成為一種可喜的常態。

  商以求同、協以成事。無論兩會的代表、委員,還是黨政部門、黨派團體,隻要堅持“成事”“求同”的出發點,切實提高協商質量和效率,就能使協商更好地反映民意,使黨和政府的決策更符合群眾願望,也更為群眾所理解,最終凝聚思想上的最大共識。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04日 05 版)

(責編:宋煦冬、文鬆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